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对正常十二指肠乳头及其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本课题通过回顾性分析53例正常十二指肠乳头和29例十二指肠乳头病变的64排螺旋CT表现,分别从正常十二指肠乳头及十二指肠乳头病变的大小、形态、强化模式和强化程度等方面加以研究,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所测量的十二指肠乳头最大横径为5.67±1.60㎜,最大前后径为7.54±1.84㎜;十二指肠乳头最大前后径在男性和女性组间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2.参考十二指肠乳头解剖、内窥镜下形态和螺旋CT图像,将十二指肠乳头形态分为半圆型(58.3%)、椭圆形(13.3%)、扁平型(8%)和未分型(20%)。3.根据正常十二指肠乳头各期增强扫描所测CT值,可将正常十二指肠乳头强化模式分为递增型、峰值型、递减型和未分型;将正常十二指肠乳头增强扫描中递增型、峰值型、递减型等三型强化模式数据分析并行统计学比较,平扫和静脉期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动脉期、延迟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脉期强化时,递增组与峰值组和递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P < 0.05);延迟期强化时,递增组与峰值组和递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P < 0.05);4.将正常十二指肠乳头分为半圆形、椭圆型和扁平型等,将各型强化模式数据分析并比较,发现在正常十二指肠乳头各型间在静脉期增强扫描时,半圆形组与扁平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38);5.十二指肠乳头病变组与正常十二指肠组的乳头最大横径相比较,两组间乳头最大横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十二指肠乳头癌与十二指肠乳头腺瘤间乳头的最大横径相比较,两组间乳头最大横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3,P>0.05);6.十二指肠乳头腺癌与十二指肠乳头腺瘤中有11例腺癌和4例腺瘤的乳头呈类圆形,7例腺癌和1例腺瘤的乳头呈不规则型;7.将十二指肠乳头腺癌、腺瘤、炎症、息肉病变的强化模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03);将十二指肠乳头腺癌、腺瘤、炎症和息肉病变的强化模式数据与正常十二指肠乳头强化模式数据相比较,强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 0.073,F=2.251);8.十二指肠乳头病变组的强化均匀度:本组病变中有15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癌和3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呈均匀强化。结论(1)本组研究中64排螺旋CT所测量的正常十二指肠乳头最大横径为5.67±1.60㎜,最大前后径:7.54±1.84㎜;(2)本组研究中正常十二指肠乳头形态可分为半圆型、椭圆形、扁平型三类,另外,尚有无法分型者;(3)本组研究根据正常十二指肠乳头各期增强扫描所测CT值,将十二指肠乳头三期增强扫描可见递减型、峰值型和递增型三种强化模式,因此不能单靠强化方式来判断某些增大十二指肠乳头的良恶性;正常十二指肠乳头增强扫描中递增型、峰值型、递减型等三型强化模式中动脉期、静脉期强化差异跟乳头局部组织成分不同有关;(4)本组研究中以形态分组与以强化模式分组两组之间互有交叉,说明仅凭观察乳头形态难以预测其强化模式;(5)十二指肠乳头最大横径大于正常,提示异常可能;临床上不能仅凭十二指肠乳头大小判断十二指肠乳头病变的良恶性;(6)本组研究提示不能仅凭十二指肠乳头形态来鉴别十二指肠乳头癌与十二指肠乳头腺瘤;( 7 )本组研究中正常十二指肠乳头组和十二指肠乳头腺癌强化模式多样;十二指肠乳头病变组内的不同病变间的强化模式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十二指肠乳头病变组与正常十二指肠乳头组间强化模式数据间强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不能仅凭十二指肠乳头强化模式判断十二指肠乳头病变的异常及良恶性;(8)当在十二指肠乳头部发现软组织密度影呈均匀强化时,不能排除恶性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