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赶黄草,学名为扯根菜(Penthorum chinense Pursh),是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扯根菜亚科(Penthoroideae (Van Tiegh.)Engl.)扯根菜属(Penthorum Gronov. Ex L.)植物。扯根菜亚科仅含扯根菜属一属约三种植物,中国仅有一种。赶黄草,是苗族传统药物,具清热、解毒、活血、平肝、健脾、祛黄疸等功效,其广泛存在于中国及东南亚国家,在四川已经驯化并大规模种植,以其为原料制成的肝苏颗粒对于急慢性肝病及各种并发症均有确切的疗效。因此迫切需要全面了解其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以利于产品质量控制和深度开发。通过抗氧化(总还原力、清除DPPH、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抗肝癌(BEL7402及SMMC-7721肝癌细胞)、护肝(CCh损伤L02肝细胞模型)模型综合评价了不同溶剂赶黄草提取物,赶黄草醇提物的活性要强于水提物,表明赶黄草中的有效成分更容易被醇提取出来,综合活性考虑选择70%EtOH作为提取溶剂。对赶黄草70%醇提物进行分级萃取,得到石油醚(PE)、乙酸乙酯(EA)、正丁醇(n-BuOH)及水(W2)四个部位,分别进行抗氧化、抗肝癌、护肝模型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赶黄草70%醇提物经过分级萃取,其有效成分得到了较好的分离,其主要活性成分集中于EA和n-BuOH部位,PE部位几乎没有活性。可知赶黄草活性主要成分为黄酮、皂苷类等中等极性物质,总体而言EA活性更强,因而选择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对乙酸乙酯活性部位经各种柱色谱(硅胶柱、凝胶状和ODS柱)及液相制备,分离纯化得到四个单体化合物,结合质谱、核磁(氢谱、碳谱、及二维谱等)及文献比对进行结构鉴定,确定为A3:p-谷甾醇(115.3mg)、D1:槲皮素(22.4mg)、G2:Pinocembrin-7-O-[3"-O-galloyl-4",6"-hexahydroxydiphenoyl]-β-glucose(598.5mg)和G3:ThonningianinsA(345.5mg)。A3属于甾醇,其余三个为黄酮,G2和G3为结构较新颖的鞣花鞣质型黄酮。且G2,G3为同时从赶黄草中分离的主要成分,所得含量远高于其他方法。G3为首次从赶黄草中分离,也是首次从虎耳草科植物分离。在抗氧化和抗肝癌三个黄酮都显示出良好活性,DPPH抗氧化中,G3,G2要优于阳性对照VC;SMMC-7721抗肝癌实验中都强于阳性对照5-FU,其中G2,G3远远好于阳性对照5-FU。可以推断赶黄草中活性成分为黄酮类物质,尤其是鞣花鞣质型黄酮。上述分离及活性结果表明,黄酮类物质为赶黄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因此对赶黄草中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提取工艺优化。考察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基于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超声提取总黄酮的影响因素,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利用响应面对工艺进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并验证:提取温度50℃,时间为70min,乙醇浓度为60%,液固比为20:1,得率为7.21%,与理论相符,具一定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