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现代主义小说《福》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南非作家J.M.库切的第五部小说。在某种意义上,该小说是对作家笛福的经典文本《鲁宾逊漂流记》的颠覆与重写。在小说中,库切反其道而行之,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手法,从女性的叙事视角出发,再现了一个后现代版的荒岛故事。该小说还远不止如此,在文本中,库切不仅改写了鲁滨逊固有的形象,重写了笛福姓氏及其艰难处境,而且还重新建构了一个以沉默来抵抗帝国文化殖民的“无舌”的星期五。然而,这一切皆因一个不知名的“我”潜入文本而销声匿迹,女性声音也随着归于沉默。本文以叙事学理论为框架,从故事和话语两个层面入手,结合性别政治、种族政治来剖析作品人物和探究作者建构人物的意图。本论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涵盖了作者、作品简介以及该文本的国内外研究现况;第二部分是论文主体,共分三章,建构了叙事学理论框架,着重于女性主义叙事学,并从故事和话语两个方面阐释了人物身份的建构;第三部分是结论,对全文进行总结概括。主体部分第一章梳理了文章的理论框架叙事学:从经典到后经典。20世纪60至80年代初的西方结构主义叙事学被称为“经典叙事学”,研究以文本为中心,隔断了文本与历史、社会、文化的关联。经典叙事学的研究从故事和话语两方面展开,前者指的是表达对象,在这一层面关注事件和人物结构,后者指的是表达形式,关注的是叙述者表达事件的各种方法;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西方社会产生的跨学科流派被称为“后经典叙事学”,拓宽了叙事学理论的实际运用范畴,女性主义叙事学也应运而生。第二章旨在从故事层面建构边缘人物的身份。笛福笔下的鲁宾逊在荒岛上的所作所为显然是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缩影,而库切在小说《福》中不仅颠覆了鲁宾逊的固有人物形象,而且改写笛福姓氏为“福”.这样改写的目的是不言自明的。在小说《福》中,鲁滨逊是一位刚愎自用的老人,他在荒岛上消磨时光,其劳动所建成的堤田只能表明人类的存在。与此同时,库切不仅将笛福小说中鲁滨逊所创造的富足舒适的生活条件改写为似乎真实的荒岛生活:岛上环境恶劣,生活单调乏味,日常饮食只能依靠星期五原始的捕鱼方法,因此强烈对比了两种不同版本的荒岛生活。而且,库切还将星期五改写为一个失去舌头的黑人,并且在故事中增加了一位女性叙事者,以此来揭示经典小说中女性和黑人在白人男性面前的失语状态,颠覆男性父权制观念。第三章从话语层面分析作品整体结构及人物对话,探究作者的意图。该部分先从文章总体结构入手,分析了库切在小说《福》中所采用的语言策略,从而揭示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在无所不在的父权制的控制之下,边缘人物很难发出声音。除了苏珊用单引号标出的叙述,在该叙述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人物对话,这些对话让人物形象丰满起来,表现出人物独特的思维。同时还存在一种独特的声音:沉默,星期五用他的肢体语言再现了他的个人意识,抵抗了异族文化地操纵。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殖民主义和父权制的抵制反抗。总之,作者从边缘位置审视中心,大胆解构中心,体现了作者对边缘人物的人性关怀和独特思考,可是他并没有以一种话语去取代另一种话语,表明男/女、白人/黑人二元对立的不可消融。在小说《福》中作者再现了女性话语被父权制压制的现象及其归于沉默的过程,星期五的抗争也随着他的身体永远地沉入海底,突显出父权意识的强大和牢不可破,揭示出女性话语直达地表的艰难性。尽管如此,库切在此小说中塑造苏珊、星期五来反抗父权制仍是令人刮目相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