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两种豆科(Leguminosae)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和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inn.)抗菌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研究。 皂荚是豆科皂荚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种,分布于全国各地。皂荚刺,即皂荚的棘刺,能消肿排脓、杀虫治癣,具有抗肿瘤、抗菌的活性,尚未见有关其抗菌活性成分的文献报道。本研究利用扩散法、生长速率法等抗菌活性测定方法,对皂荚刺乙醇提取物及其石油醚、氯仿、乙酸乙脂、正丁醇和水的萃取部分进行了抗菌活性筛选;并对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跟踪分离,通过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 LH-20、结晶与重结晶等技术从活性部位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运用1H-NMR、13C-NMR、MS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没食子酸乙酯(1)、双氢山奈素(2)、北美圣草素 (3)、槲皮素 (4)、3,3’,5’,5,7-五羟基双氢黄酮醇 (5)、表儿茶素 (6)、咖啡酸 (7)、3-O-甲基鞣花酸-4’-(5”-乙酰基)-α-L-阿拉伯糖甙(8)和3-O-甲基鞣花酸-4’-O-α-鼠李糖甙 (9)等9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3-O-甲基鞣花酸-4’-(5”-乙酰基)-α-L-阿拉伯糖甙 (8)为新化合物,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了7个化合物(除两个鞣花酸类化合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番茄疮痂病菌等4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其中没食子酸乙酯(1)、双氢山奈素(2)、槲皮素(4)、3,3’,5’,5,7-五羟基双氢黄酮醇(5)、咖啡酸 (7)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咖啡酸对枯草芽孢杆菌和番茄疮痂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125mg/ml。 苦豆子主要分布于我国北部沙漠地区,民间用其治疗喉痛、咳嗽及湿疹。近年来发现其具有抗癌、抗炎、抗菌作用。本研究对苦豆子乙醇提取物及其石油醚、生物碱、正丁醇和水层的不同极性溶剂萃取部分进行了抗菌活性的比较。以离体方法测定了不同极性溶剂萃取部分对番茄疮痂病菌、枯草芽孢杆菌等4种细菌,瓜果腐霉病菌、番茄枯萎病菌等4种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生物碱、正丁醇部分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石油醚部分表现出中等或较弱的抑制作用;水层部分对真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本研究将为寻找抗菌化合物的先导结构提供基础,为深入研究豆科抗菌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提供线索,为豆科植物化学分类学研究提供信息,同时也为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