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肽LL-37激活Wnt信号通路诱导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的机制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konglang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抗菌肽LL-37/CRAMP增强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是否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LL-37/CRAMP能否诱导髓系巨噬细胞分化为M2型,并发挥促肿瘤作用。背景:目前乳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对女性健康的威胁不容置疑。抗菌肽LL-37普遍存在于人体各细胞和组织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LL-37除了具有抗菌活性外,还在机体内发挥抗感染、抗肿瘤、参与免疫调节、血管生成及损伤修复等多种效应。最新的研究发现LL-37对不同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原发性乳腺癌中LL-37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这提示LL-37可能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生长优势。已有研究报道LL-37可活化PI3K/Akt信号途径诱导乳腺癌细胞系发生迁移,活化的Akt使包括GSK3β在内的多种底物磷酸化,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并促进生存。而GSK3β作为丝氨酸/苏氨酸家族激酶成员之一,是Wnt信号系统中的关键组成成分,在β-catenin分子的调节中起着负性作用。但在乳腺癌中抗菌肽LL-37促进乳腺癌发生发展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尚未阐明。肿瘤微环境内存在着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树突状细胞(DCs)、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肿瘤细胞能对肿瘤微环境进行改造,后者反过来又会影响肿瘤细胞的行为和状态。基于前期抗菌肽LL-37与Akt信号之间的联系,我们推测LL-37可能通过Wnt经典信号介导,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等生物学功能,并且影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趋向于M2型极化从而进一步发挥其促癌作用。方法:1、首先在人类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中进行搜索验证原发性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LL-37的表达水平。体外实验中以MCF-10A(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系)作为对照,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多种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231、BT549中抗菌肽CAMP基因的转录水平。通过外源性Cramp si RNA干扰小鼠乳腺癌细胞PY8119中抗菌肽的固有表达,real-time PCR检测对比分析干扰前后PY8119细胞中与增殖、迁移能力相关指标的转录水平变化,以初步探究抗菌肽LL-37/CRAMP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特征的作用。2、体外实验中以重组多肽LL-37/CRAMP处理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小鼠乳腺癌细胞系PY8119、4T1一定时间后,通过集落形成实验、CCK8、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检测乳腺癌细胞在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收集乳腺癌细胞总RNA和总蛋白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用于检测与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等细胞功能相关的指示标志物,信号通路(PI3K/Akt及Wnt/β-catenin)中的重要信号分子如β-catenin、GSK3β、AXIN2、LEF1、MMP-9的表达变化,以及乳腺癌细胞内部分相关受体如LRP5/6、FZD1、EGFR、FPR2、TLR4的激活程度;细胞免疫荧光共聚焦技术探究LL-37/CRAMP在处理乳腺癌后,β-catenin在细胞中的定位改变和p-β-catenin的表达强度变化,以明确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受到抗菌肽作用后的激活情况;3、给予β-catenin特异性抑制剂XAV939处理乳腺癌细胞MCF-7和PY8119,以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外源性重组多肽并抑制剂组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包括p-β-catenin/β-catenin、p-GSK3β/GSK3β的表达水平变化;4、外源性重组多肽CRAMP预处理小鼠乳腺癌细胞系PY8119、4T1后,检测乳腺癌细胞-巨噬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巨噬细胞炎性因子CXCL1及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NOS2、ARG1)的表达,以验证LL-37/CRAMP是否有助于塑造促进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巨噬细胞免疫表型。结果:1、TCGA人类癌症数据库显示,原发性乳腺癌中抗菌肽LL-37的表达较正常组织显著上调。体外细胞实验中,与MCF-10A相比,MCF-7细胞CAMP基因的mRNA水平明显增加。当PY8119细胞的内源性Cramp表达沉默,增殖迁移能力相关指标c-myc、PCNA、MMP-9、fibronectin转录水平均下降,表明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有所减弱。2、体外细胞实验结果发现,LL-37/CRAMP可显著提高MCF-7、PY8119细胞的增殖、横向和纵向迁移以及侵袭能力。定量分析显示LL-37/CRAMP明显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标志物Cyclin D1、MMP-9的表达水平上升。3、给予外源性CRAMP后,PY8119细胞中Akt的mRNA水平明显高于未处理组,且Wnt通路响应基因,包括AXIN2、β-catenin、LEF1、fibronectin在PY8119细胞中呈时间依赖性方式显著上调。4T1、MCF-7乳腺癌细胞系中AXIN2、β-catenin、LEF1转录水平也均明显增加。经LL-37/CRAMP处理,发现PY8119、4T1、MCF-7三种细胞p-β-catenin/β-catenin信号蛋白表达降低,p-GSK3β/GSK3β上调。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实验亦观察到p-β-catenin绿色荧光明显减弱,β-catenin红色荧光与胞核蓝色荧光重叠后为粉红色,表明其部分易位至胞核中。此外,LL-37/CRAMP刺激下,PY8119细胞中Wnt信号通路受体LRP5/6、FZD1的mRNA水平升高,表明该信号通路受到明显激活。4、在MCF-7、PY8119细胞中,外源性重组多肽LL-37/CRAMP和Wnt/β-catenin特异性抑制剂XAV939处理组,p-β-catenin/β-catenin、p-GSK3β/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单纯LL-37/CRAMP处理组相比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即p-β-catenin/β-catenin信号蛋白表达升高,p-GSK3β/GSK3β下调。5、在乳腺癌细胞-巨噬细胞共培养体系中,经重组多肽CRAMP预处理后,PY8119、4T1细胞NOS2(M1型标志物)下调,ARG1(M2型标志物)表达上调,提示共培养环境中的巨噬细胞有向M2型极化的趋势。结论:本研究发现抗菌肽LL-37/CRAMP在乳腺癌中表达上调,经体外细胞实验证实LL-37/CRAMP通过激活Wnt经典信号传导显著增强乳腺癌细胞在增殖、侵袭和迁移方面的能力,并且促进巨噬细胞趋向于M2型极化,从而进一步发挥肿瘤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认为LL-37/CRAMP是促进乳腺癌发生发展的一种重要调节蛋白分子。这为抗菌肽类分子在乳腺癌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发现,也提示了LL-37-Wnt/β-catenin可以作为乳腺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候选靶点,为控制乳腺癌的发展转归提供了新的实验研究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苯并芘(benzo(a)pyrene,BaP)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BaP暴露会影响胚胎植入及孕早期卵巢黄体功能,但其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有研究表明自噬参与了妊娠黄体功能的维持。线粒体自噬作为自噬形式之一,在清除受损线粒体,维持正常线粒体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线粒体又是体内类固醇激素合成的中心部位,其功能异常将影响卵巢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BaP暴露对孕早期卵
外泌体microRNA(exo-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短片段的核糖核酸分子,由于外泌体膜的保护在体液中具有高的稳定性。研究表明,exo-miRNA可作为肿瘤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判断的可靠生物标志物。目前,传统的外泌体miRNA检测方法(Northern Blot、q RT-PCR、基因芯片和二代测序)存在诸多不足,如:操作繁琐、耗时、灵敏度低、假阳性高等。因此,亟需发展一种简单灵敏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breast cancer,BC)与乳腺良性病变(benign breast disease,BBD)患者血清胆汁酸代谢轮廓进行分析,建立最优的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模型,并筛选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胆汁酸标志物。方法1.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收集29名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和47名乳腺癌患者,并收集其临床信息,包括年龄、身高、体重、初潮时
目的:分析L-型钙离子通道Cav1.2对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BMP9)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BMP9处理MSCs,qRT-PCR检测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各亚型的基因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MP9刺激后MSCs胞内Ca2+浓
目的:双向格林手术是单心室类心脏畸形生理矫治的常用手术,Fontan类手术的中间过渡或有Fontan类手术高危因素患者的终结性手术。对于实施格林术后前向肺血流的处理目前仍存在争议,鉴于目前国内格林术后全腔手术完成率偏低的状况,本中心在格林术后均保留前向肺血流,即使术后上腔静脉压力明显偏高也是通过肺动脉捆绑而非截断肺动脉来维系前向肺血流,此次研究回顾了积极维持肺前向血流策略在格林术中应用。方法:20
目的:肺炎链球菌是呼吸道的正常定植菌,但可以通过侵入粘膜屏障引起多种疾病,疫苗是预防其感染的一种有效手段。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发现融合蛋白Dna J-ΔA146Ply免疫小鼠后,能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免疫后的IL-4-/-小鼠相较WT小鼠,其生存率显著下降,菌载量升高,提示IL-4在Dna J-ΔA146Ply诱导的免疫效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将探索IL-4参
目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的分子病理基础为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BCR-ABL1融合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被用作一线治疗药物以诱导CML患者的长期疾病缓解。CML患者对TKIs耐药仍然是临床治疗的主要问题,其机制还未完全阐明。自噬可在化疗药物刺激下保护癌细胞,从而在癌细胞耐药中发
背景: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已成为我国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饮食能量过多摄入和身体活动能量消耗过少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学龄前儿童饮食摄入和身体活动自主性弱但可塑性强,父母对学龄前儿童的饮食摄入和身体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学龄前儿童父母的饮食和运动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况及其对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于2020年9月开展线上调查。
目的谷氨酰胺是血液中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之一,对于细胞的代谢和生长十分重要,且肿瘤的代谢特征之一就是谷氨酰胺成瘾。本研究旨在探讨膀胱癌是否存在代谢异常并且谷氨酰胺对膀胱癌生长的影响,以及膀胱癌细胞生长过程中谷氨酰胺成瘾的机制。通过基因芯片和质谱分析PLCε与谷氨酰胺代谢之间存在相关性,并且进一步探究PLCε是否通过调节GLS介导的谷氨酰胺代谢改变影响膀胱癌细胞自噬和凋亡,从而促进膀胱癌发生的机制。方
肾小管上皮细胞(TECs)是易受攻击的,并且是肾脏损伤中的主要受害者。而且,TECs还可以发生免疫反应并分泌炎性介质。炎症反应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是肾脏损伤的典型表现。四肽重复结构域36(TTC36)在肾脏中特异性表达于的肾近端小管。但是,其在肾脏中的功能仍然未知。在此项研究中,我们首先探讨了TTC36在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中的功能。过表达TTC36显著抑制了炎症因子的表达,并且减少了HK-2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