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多灾多难的历史时期。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迅速解体,资本主义势力不断渗入中国市场,大批农业、手工业者纷纷破产,他们被迫走出国门,出国华工应运而生。华工的产生与近代世界局势紧密相连,进入近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开发殖民地急需大量劳动力,然此时因世界范围内的黑人奴隶解放运动使殖民地缺乏劳动力,华工因而成为开发殖民地的重要劳动力。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发动侵华战争进一步扩大在华利益,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此条约清政府允许西人在华招工,从此西方国家开始大规模“合法”地在华招工。晚清时期,契约华工出国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契约华工的脚步遍及世界各地,南非契约华工即其中一种。中非关系源远流长,但中国向南非进行大规模劳务输出却发生在晚清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通过英布战争将南非变为殖民地,战后南非经济一片萧条,为了恢复战后经济,满足金矿资本家追求超额垄断利润的需要,南非开始积极引进华工。晚清华工前往南非除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这一大趋势外,因人口过剩和内乱造成的经济赤贫是华工出国的主要内因。中英《保工章程》的签订,标志着南非开始大规模招募华工,此次招工规模庞大,共计招工六万多人,这些华工以河北、山东等北方人民为主,他们在南非工作生活三年,不仅为南非经济的恢复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对南非政治、英国政坛和清末社会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目前学术界对南非华工关注较少、研究也相对比较薄弱,基本上没有专著专门论述南非华工,作为一个山东人有必要对晚清南非契约华工问题继续探讨。通过对晚期南非华工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刻了解晚清社会现实,更可以还原华工出国的真相。过去提到契约华工一般与残酷虐待相挂钩,但今天看来这种观点未免有所夸大,契约华工比之过去从沿海直接掠人为奴有所进步,至少华工有一定的收入保障。晚清政府开始关心华工,积极为华工争取权益,尽管成效有限,但毕竟保障了大部分华工在契约期满后归国。华工问题的相关研究不仅可以对当今劳工出国谋生起到借鉴作用,还可以为我国侨务政策和外交政策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