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发酵床养猪模式基本技术原理和猪生活习性,在不同垫料原料配比和菌剂组成的发酵床养殖模式下,本论文研究垫料微生物在发酵床养猪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对猪免疫水平的影响。本试验采用2×2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垫料原料比例、菌剂),垫料配比两水平为木屑与谷壳的比例B1(5:5)和B2(3:7)(体积比),菌剂两水平为:菌剂E1和菌剂E2。选取遗传基础相似、体重相近(6.5±0.5)、健康无病的杜洛克×长白×大白(Duroc×Landrace×Yorkshire)三元杂交断奶仔猪160头,随机分配到4个处理组,即T1(垫料B1;菌剂E1);T2(垫料B1;菌剂E2);T3(垫料B2;菌剂E1);T4(垫料B2;菌剂E2),每个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阉公猪5头和母猪5头)。按照接种菌剂分别检测微生物在猪用中的数量变化,测定猪的生长性能、血清猪瘟抗体效价、口蹄疫抗体效价、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免疫球蛋白(Ig)。试验结果显示:1.发酵床垫料微生物在养猪过程中的数量变化试验结束时,试验组T1、T2、T3和T4枯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比第1d分别降低了14.45%(P<0.05)、16.53%(P<0.05)、21.42%(P<0.01)和24.04%(P<0.01),试验组T2和T4酵母菌数量比第1d分别降低了36.45%(P<0.01)和30.62%(P<0.01),试验组T1和T3放线菌数量比第1d分别极显著下降(P<0.01),试验组T1、T2、T3和T4霉菌比第1d分别增加了26.15%(P<0.05)、25.52%(P<0.05)、38.26%(P<0.01)和38.63%(P<0.01),大肠杆菌分别提高了26.15%(P<0.05)、25.52%(P<0.05)、38.26%(P<0.01)和38.63%(P<0.01)。垫料配比、菌剂在试验结束时除对试验组T1和T3的酵母菌、T2和T4的放线菌影响差异显著外(P<0.05),垫料配比和菌剂、垫料原料和菌剂的交互作用对其它阶段微生物影响不大。2.发酵床养猪模式对猪生长性能及免疫水平的影响各组间猪在6-15kg、15-30kg、30-60kg和60-100kg阶段以及饲养全期的日增重(ADG)、日采食量(ADFI)和料肉比(F:G)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T1略优于其它试验组,垫料原料、菌剂及其互作对猪各饲养阶段和全期生长性能的影响不显著(P>0.05)。试验15d,各处理组间的猪瘟抗体滴度、TNF-α、IL-2、IgG和IgM含量差异不显著,但菌剂E1组猪瘟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和E2组(P<0.05),垫料原料配比为5:5组IgM浓度显著高于配比为3:7组(P<0.05)。饲养第30d,各处理组间的猪瘟和口蹄疫抗体滴度、IgG和IgM含量无显著影响,但试验组T4血清中TNF-α含量显著高于试验组T2(P<0.05),提高了21.91%,其它组差异不显著,试验组T1组血清IL-2含量极显著高于其它组(P<0.01),垫料配比为5:5组的血清IL-2含量极显著高于3:7组(P<0.01),菌剂E1组的IL-2含量显著高于菌剂E2(P<0.05)。试验第45d和60d,各处理组间口蹄疫抗体滴度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垫料原料配比和菌剂对口蹄疫抗体效价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试验初期,发酵床中的EM菌数量稳定存在,有害菌得到控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随着饲养的进行,发酵床养殖模式垫料中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和酵母菌数量下降较小幅度;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大肠杆菌和霉菌数量有上升趋势。5:5垫料原料配比和菌剂E1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猪免疫力有提高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