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防己黄芪颗粒治疗IgA肾病的作用靶点、通路,以此来探究防己黄芪颗粒治疗IgA肾病的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来验证防己黄芪颗粒的核心成分与其靶点的结合能力。结合防己黄芪颗粒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研究,观察防己黄芪颗粒在临床应用上的疗效。两者相结合,互相印证。
方法:
方法1: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方法:通过TCMSP平台查找防己黄芪颗粒的化学组成成分,并进行初步筛选,得到有效活性化合物及对应蛋白靶点,通过Uniport蛋白质数据库将蛋白靶点标准化。通过GeneCards数据库、OMIM挖掘治疗IgA肾病的靶点。取二者交集,并将药物有效成分与疾病靶点通过STRING11.0数据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得到潜在蛋白的功能模块。通过Cytoscape3.7.2软件将前面得到的药物、有效成分及相交集靶标基因相互映射,并进一步可视化得到药物-活性成分-靶标网络图。使用R软件中的bioconductor集合工具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得到分子生物功能及相关通路。最后,通过AutodockTools-1.5.6,对通过Chem3D软件转化的分子3D结构进行处理,完成靶点和靶标的分子结合,的到其结合能力;方法2:临床疗效观察研究方法:收集来自于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就诊湖北省中医院肾内科门诊及病房的所有经肾穿刺明确诊断为IgA肾病的患者,并将其资料经行整理,对病人进行筛选,找到符合纳入条件的中医辨证属气虚兼风湿内扰型的IgA肾病患者,共28例。收集患者治疗前后血肌肝(Scr)、血尿素氮(BUN)、尿酸(UA)、尿蛋白、尿潜血的变化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结果1: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结果:防己黄芪颗粒共有97种活性成分,纳入81种有效活性成分,对应靶标蛋白共215种。IgA肾病靶标2260个,活性成分与靶标相互映射,获得138个交集基因。建立“药物-关键活性成分-靶点”调控网络后,有效活性化合物排在前4名的分别是:Quercetin(MOL000098)、kaempferol(MOL000422)、naringenin(MOL004328)、licochalconea(MOL000497)。靶标节点中,排在前5名的靶标分别是:PTGS2、ESR1、NOS2、AR、PPARG。PPI网络中排名前5的有AKT1、TP53、VEGFA、MAPK3、JUN。其可能通路为激素抵抗、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低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P13k-Akt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的AGE?RAGE通路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AKT1(PDB ID:3qkl), TP53(PDB ID:2h2d),VEGFA(PDB ID:1vpp)与Quercetin、kaempferol、naringenin结合能力较强。结果2:临床疗效观察研究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服用防己黄芪汤的气虚兼风湿内扰证的患者,在控制蛋白尿和血尿上具有疗效,防己黄芪颗粒还可以维持肾功能的稳定。
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可以得到防己黄芪颗粒作用于IgA肾病的靶标、通路及基因功能,通过多种机制治疗IgA肾病。在临床疗效观察中,初步证实防己黄芪颗粒治疗IgA肾病有一定疗效,可以控制蛋白尿和血尿、维持肾功能的稳定。
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防己黄芪颗粒治疗IgA肾病的作用靶点、通路,以此来探究防己黄芪颗粒治疗IgA肾病的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来验证防己黄芪颗粒的核心成分与其靶点的结合能力。结合防己黄芪颗粒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研究,观察防己黄芪颗粒在临床应用上的疗效。两者相结合,互相印证。
方法:
方法1: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方法:通过TCMSP平台查找防己黄芪颗粒的化学组成成分,并进行初步筛选,得到有效活性化合物及对应蛋白靶点,通过Uniport蛋白质数据库将蛋白靶点标准化。通过GeneCards数据库、OMIM挖掘治疗IgA肾病的靶点。取二者交集,并将药物有效成分与疾病靶点通过STRING11.0数据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得到潜在蛋白的功能模块。通过Cytoscape3.7.2软件将前面得到的药物、有效成分及相交集靶标基因相互映射,并进一步可视化得到药物-活性成分-靶标网络图。使用R软件中的bioconductor集合工具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得到分子生物功能及相关通路。最后,通过AutodockTools-1.5.6,对通过Chem3D软件转化的分子3D结构进行处理,完成靶点和靶标的分子结合,的到其结合能力;方法2:临床疗效观察研究方法:收集来自于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就诊湖北省中医院肾内科门诊及病房的所有经肾穿刺明确诊断为IgA肾病的患者,并将其资料经行整理,对病人进行筛选,找到符合纳入条件的中医辨证属气虚兼风湿内扰型的IgA肾病患者,共28例。收集患者治疗前后血肌肝(Scr)、血尿素氮(BUN)、尿酸(UA)、尿蛋白、尿潜血的变化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结果1: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结果:防己黄芪颗粒共有97种活性成分,纳入81种有效活性成分,对应靶标蛋白共215种。IgA肾病靶标2260个,活性成分与靶标相互映射,获得138个交集基因。建立“药物-关键活性成分-靶点”调控网络后,有效活性化合物排在前4名的分别是:Quercetin(MOL000098)、kaempferol(MOL000422)、naringenin(MOL004328)、licochalconea(MOL000497)。靶标节点中,排在前5名的靶标分别是:PTGS2、ESR1、NOS2、AR、PPARG。PPI网络中排名前5的有AKT1、TP53、VEGFA、MAPK3、JUN。其可能通路为激素抵抗、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低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P13k-Akt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的AGE?RAGE通路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AKT1(PDB ID:3qkl), TP53(PDB ID:2h2d),VEGFA(PDB ID:1vpp)与Quercetin、kaempferol、naringenin结合能力较强。结果2:临床疗效观察研究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服用防己黄芪汤的气虚兼风湿内扰证的患者,在控制蛋白尿和血尿上具有疗效,防己黄芪颗粒还可以维持肾功能的稳定。
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可以得到防己黄芪颗粒作用于IgA肾病的靶标、通路及基因功能,通过多种机制治疗IgA肾病。在临床疗效观察中,初步证实防己黄芪颗粒治疗IgA肾病有一定疗效,可以控制蛋白尿和血尿、维持肾功能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