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栓形成或栓塞可导致组织缺血和坏死,是引发冠心病、肺血栓和脑梗死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主要因素。血栓栓塞性疾病致死和致残率高,且发病和死亡趋于年轻化,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研究和开发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噻吩并吡啶类P2Y12受体拮抗剂,作为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抗血小板药,其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主要是通过不可逆与 P2Y12受体结合从而阻断 ADP 介导的下游活动来实现的。代表性药物氯吡格雷和普拉格雷相比于阿司匹林具有药效强、口服吸收快、作用较持久、耐受性好等优势,是预防和治疗血栓的一线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中风、脑梗塞、心肌梗塞、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动静脉血栓以及预防经皮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等。本文首先对盐酸普拉格雷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探索,确定了条件温和和成本较低的反应路线,并对每步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考察和优化,最终得到了新的合成工艺。与原有工艺相比,普拉格雷的成本由每公斤 27242.42 元降低为7177.28元;试剂更加环保、温和;普拉格雷的总收率由24.14%提高到77.83%;盐酸普拉格雷的总收率为75.05%;简化了后处理操作,有利于工业化。 近几年关于氯吡格雷和普拉格雷副作用的病例报道越来越多,氯吡格雷存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再生不良等副作用,且最严重的是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普拉格雷虽然个体差异小,却因太强的抗血栓活性而存在严重的出血倾向。因此疗效更好、更安全、更稳定的新型噻吩并吡啶类P2Y12受体药物亟待开发。本文通过对已上市以及文献报道的化合物进行分析研究,以氯吡格雷和普拉格雷为先导化合物,利用局部修饰和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设计并合成了19个噻吩并吡啶类化合物,其中18个为新化合物,其结构均经 1H-NMR和MS进行表征。以“ADP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为药效学模型的初步药理筛选表明,部分化合物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其中化合物A18在低剂量(3 mg/Kg)的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氯吡格雷,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