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裘力斯·恺撒》中的政治和礼仪失序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yomkg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莎士比亚在六部“罗马剧”(“罗马作品”或更确切,因为其中的《鲁克丽丝受辱记》为叙事长诗而非戏剧)中塑造了具有一致性的罗马的形象。《裘力斯·恺撒》即是罗马剧之一,而且是一部具有独特性的罗马剧。它描绘了罗马从共和制向帝制转型的关键时刻,鲜明地体现了罗马独特的困境。在《恺撒》漫长的批评历史当中,主角之争似乎不可避免,但是主角究竟是恺撒还是布鲁图斯,批评家们一直以来都莫衷一是。我个人认为,这是恪守亚里十多德悲剧理论,把《恺撒》看成个人性格悲剧的结果。在我看来,《恺撒》的某些独特性要求,更合适的出发点是把罗马看作该剧的主角,把该剧看成政权秩序的悲剧。关于《恺撒》,许多批评家都论述过其中的政治问题,也不乏有人指出其中丰富的宗教仪式意象,但却很少有人将宗教仪式看成礼仪秩序,把它当作罗马秩序同有的层面,与政治秩序联系起来考虑。所以,本文以交错配置的方式安排主体部分的四章,从政治转向礼仪,再从礼仪转向政治,试图更清晰地呈现政治和礼仪两个层面的互动关系。第一章分析政治失序,关注公民身份的瓦解;第二章分析礼仪失序,如宗教权威的缺位、个人对宗教仪式的无视和破坏;第三章探讨以恺撒为中心的新的礼仪秩序的形成;第四章探讨罗马共和制对礼仪秩序的忽视及其内在缺陷。最后本文指出,罗马共和制因其过度的智识倾向,忽视关乎现实生活的礼仪秩序,一味要求政治的高尚纯洁,无节制地追求荣誉的丰碑,最终使罗马成为一个具有自杀倾向和无嗣性的政体。
其他文献
品特的“威胁喜剧”是悲剧与喜剧的巧妙结合,是威胁与笑声的糅合。更重要的是,品特的“威胁喜剧”包含了许多“异质”的内容,体现了强烈的狂欢化特点。本文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出
意识流是风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独具创造性的文艺理论与创作方法。它完全脱离传统的轨道,摒弃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写,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世界。被称为意识流领军人物的英国
请求是人类进行语言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日常生活中频繁进行的语言行为。说话人要求听话人为自己做某事时所采取的语言表达方式就是请求表达。在请求的过程中,听话人由于某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女性主义与译学结合的产物。女性主义思想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影响着译者的翻译行为,社会性别在翻译中扮演着其特有的角色。女性主义译者的性别意识和女性
从翻译实践诞生以来,等值一直就是翻译所追求的目标。在传统译论中,翻译中的不等值、转移现象以及译者的角色都是极少被提及的两个问题。然而,通过仔细的文本对比和描述可以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以江阳大桥为例,从路政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宣传力度、巡查重点的调整、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几方面介绍了提高路政管理服务水平的途径,以确保高速公路的高速通行.
2000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信息闭塞、基础设施简陋、人均收入很低的特困村,如今,她摇身变成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先进村。村内平坦的柏油路,整齐宽敞的抗震房,村民院内
三亚市邮政局以政治思想为工作先导,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对广大党员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深刻认识到保持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在于发展生产力,自觉地把智慧和
塞尔曼·拉什迪在世界文学史上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特别是在后殖民文学之林中享有很高的文学地位,其作品中的文化杂交性一直受到很多后殖民主义作家的追捧。2007年,为表彰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