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名是人们赋予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地名的产生既是人们对物理世界的认知结果,也是人们参与社会互动的结果。地名学是对地名的科学研究。我国学者对地名的研究起源甚早,载籍丰富,但主要研究地是本国地名;关于外国地名,学者们多从词源学、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角度对地名进行多样化研究,但这些研究大部分都集中讨论地名的词源,而且相对分散,缺乏系统性。认知语言学虽对地名的认知机制进行了探讨但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没有解释社会因素对其的重要影响。为了弥补这一空白,本文在认知社会语言学视域下,以认知参照点理论为基本模型,结合视角化理论、突显理论、转喻理论,构建出CPSM命名模型(C代表认知参照点理论,P代表视角化理论,S代表突显理论,M代表转喻理论);同时以美国州名和州府名为封闭语料库,依据CPSM模型对地名进行定性研究。基于前人研究之不足,本文发现认知参照点理论(Cognitive Reference Point)、视角化理论(Perspective)、突显理论(Salience)、转喻理论(Metonymy)之间可以相互补充,融合形成CPSM模型用以解释外国地名命名中的认知机制、突显元素以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通过CPSM模型,本文发现美国州名和州府名的命名类型主要有13个类别,地名的认知机制是转喻,地名背后的突显元素则与美国的本土文化、历史名人和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殖民历史等方面息息相关。本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介绍本文的研究理据、研究对象、方法以及布局。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对地名学的定义、国内外的命名理论以及有关美国地名的研究进行回顾和思考。第三章是理论阐述部分,针对以往研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并佐以案例分析。第四章是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地名背后的认知机制。第五章是结论,主要是概括研究的发现、启示、不足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