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兴衰的民主视域研究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yici_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是我们曾经的榜样,曾经的向往,从让人激情澎湃的十月革命到可歌可泣的卫国战争,社会主义苏联向我们展示着她的伟大与坚强。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压力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这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走上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苏联,其中经历的磨难就更加巨大,顽强的苏联人民经受住了考验,使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先进的工业国,为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基础。然而,光荣的历史却挡不住苏联停滞的脚步,任何先进的革新的东西都不愿意尝试,只知道抱残守缺,稳守家业的结果是被人狠狠的超越,直到幡然醒悟想要奋起直追的关键时刻,却选错了改革的方向,大厦的倾覆变得不可避免。本文是以分析苏联民主制度为主线,以时间脉络为辅助进行阐述,其中也穿插各个阶段之间民主建设的比较分析。力图全方位阐述民主因素在苏联兴衰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总结经验教训,苏联的经验教训对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和意义。本论文研究的主体内容分四章:第一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苏联建立的关系。本章主要着重论证三个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构想;二是苏联新型社会主义制度形态产生的背景;三是苏联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形态。1917年,俄国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远在国外的列宁正确的认清了国内革命的形势并将此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帮助资产阶级推翻沙皇的统治,资产阶级建立的临时政府仍然是帝国主义的政府,资产阶级没有能力掌控国家,即不能解决人民深切渴望的和平、土地、面包问题,相反,资产阶级只会愈加的袒护大地主和贵族阶层的利益,人民仍然是受压迫受剥削的阶级。临时政府在不到半年的统治时间里就经历了三次严重的危机,受到人民的强烈反抗,事实证明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再领导国家将民主革命进行下去了。因而革命必须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由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掌握政权,将革命进行到底,所以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无产阶级要想取得革命的成功必须具备两个优势:先进的工兵代表苏维埃政体和牢固的统一战线。革命的主客观因素完备和对马克思民主理论的继承创新决定了列宁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形态在实践上的可行性,这些民主政治形态包括:人民当家作主的无产阶级专政;“议行合一”的工兵农苏维埃制度;民主集中制为基本原则的一党执政制度;民族自决基础上建立的联邦制。第二章主要阐述新型民主制度的优势与苏联崛起的关系。民主在苏维埃联盟国家成立和发展阶段的作用和积极意义。本章论述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第一,列宁将人民最高利益作为苏联政治民主的根本价值取向。在处理党与苏维埃关系、改组国家机关,吸收非党群众参与管理和监督、加强党内民主等方面所采取的民主和有效率的制度;第二,斯大林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统一意志使苏联迅速崛起。斯大林模式的正向作用对苏联的辉煌产生积极效果,斯大林用宪法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进一步固定化,扩大了人民的民主权利;第三,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使苏联出现了短暂的鼎盛。斯大林之后的两位执政者意识到斯大林模式存在的弊端,力图对此加以改良,因而可以起到缓解紧张社会矛盾的作用,并将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优势得到发挥,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的综合国力到达鼎盛,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苏联历史中最高的时期。第三章主要研究民主的抑制与苏联衰弱。斯大林模式逐步凝固化使国家丧失发展的活力。本章论述的问题: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逐渐抑制政治经济发展,在党内和国家逐渐发展到行政指导权代替民主决策,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越来越成为抑制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受到抑制、贬低,逐渐丧失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方面破坏民主必然引起民众的强烈反感乃至背弃。赫鲁晓夫进行的改革虽起到一定的进步作用,但只是对整个斯大林模式在体制内的修修补补,基本的框架并没有改变,民主建设并没有取得多少进展,仍然处于受阻滞的状态,进而发展到勃列日涅夫执政的后期再度集权回归,使得国家陷入全面的停滞。第四章主要探讨民主的滥用与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执政伊始,苏联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趋势明显,勃列日涅夫时期是苏联社会上官僚特权阶层正式形成的时期,特权阶层破坏民主、干涉国家政治制度、官僚阶层及其家属的特殊化严重等等弊端都进一步蚕食整个国家的肌体,同时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掘墓人”。戈尔巴乔夫采取的激进式民主化改革措施导致苏联的解体。戈式的西方式民主改革并没有挽救社会主义国家,反而加速了她的崩溃。民主是只能自下而上缓慢的成长发展的,激进的全盘照搬别人的民主只会带来不可挽救的局面。事实证明,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指挥者,戈尔巴乔夫自主的放弃了苏联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主导地位,放弃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他的所谓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另外,苏联共产党的相当一部分精英阶层已经完全蜕变为资本主义的代理人,更符合他们利益的方式就是使苏联退化为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派”的助威和戈尔巴乔夫的妥协形成了合力,苏联被彻底毁灭了。这个悲剧性的结局值得我们研究、总结并汲取深刻的教训。结语为苏联解体的民主启示,苏联所走过的74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给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带来的经验教训和历史启示。从戈尔巴乔夫改革到苏联解体再到今天俄罗斯民主现状,我们要更加认清一个事实:改革政治体制是必要的,但不是以全盘推翻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为目的,应该以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改革已经不能适应国家健康发展的僵化的体制,不能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主导地位,同时我们应当更加认清激进民主主义的风险,警惕激进民主化的重演。
其他文献
脱除燃煤烟气中的NOx是目前国内外环保领域的热点问题,而以NH3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SCR)法是烟气脱硝领域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脱除NOx的方法。蜂窝状V2O5/TiO2催化
农业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起源,已经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而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国家大力扶持“三农”、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大背景下,加快农业产业
党员管理是党建设的重要基础,保持全体党员先进性不仅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第一要务。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关键在于完善制度和机制,把党的先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时期出现的特殊社会群体。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最大的新生事物就是涌现出2.7亿多农民工。庞大的农民工
<正>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党要管党首先要管好干部,从严治军关键是从严治官。"这个重要论断鲜明指出了党员领导干部在落实从严治党、从严治军要求中的关键作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能平等地享有政府为其提供的基本的、最终结果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其范围和衡量标准要根据社会发展水平和公共财政承受能力而定,其追求
通过对矿山工程实例的统计分析,阐述矿山运输成本的组成因素,针对每个因素消耗情况进行分析,特别是对易于控制而且效果明显的燃油消耗、轮胎消耗、材料消耗,提出选择运输方案
本研究以椰纤维的纤维优势为研究的着眼点,以椰纤维在复合材料工业中的合理有效利用为主要的研究内容,以复合材料设计理论为指导,进行了不同类型的椰纤维复合材料设计,实现了
近年来我国关于物业纠纷案例的数量大幅增加,主要原因在于纠纷防范与化解的力量分散,纠纷发生后的解决渠道过于单一。从社会协同的角度看,防范和化解物业管理纠纷需要政府、
作为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教科书插图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教科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像一般书籍的插图一样吸引读者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也具有辅助教学的功能。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