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到2007年底已满六年整。入世以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9%以上的增长速度。作为促进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微观主体,我国中小企业在加入WTO后虽然受到一定冲击,但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日益深入地融入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中,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2006年底入世过渡期结束,我国中小企业从此面临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国际经济活动必须遵循国际通行规则和惯例。而伴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壁垒不断被强化,我国中小企业遭遇了众多贸易摩擦、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面临的国际经营环境呈现出日益严峻的形势,这是一国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必经的阶段。因此在开放经济的新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结合自身的发展阶段和现实情况、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众多方面的因素,所采取的应对新经济形势的国际化模式将在国际经营活动成败中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以中小企业国际化理论为依据,分析了在经过过度期的不断调整与发展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企业数量、经济总量特点,以及地区和行业分布等特点,着重分析了中小企业目前所采取的国际化经营模式的多样化特点和行业与地区分布特点。本文通过运用SWOT方法重点分析了WTO过渡期结束后,在开放的经济运行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在选用不同模式实现国际化经营时自身所具有的劳动力、集群等优势(S)和存在的国际化资金不足、人才缺乏、抗风险能力弱等劣势(W),以及在开放经济状态下,WTO体制对选择不同的国际化模式所带来的外部机遇(O)和潜在威胁(T),而后借鉴了国内外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措施和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具体典型模式。在此基础之上,本文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在宏观层面上提出了政府为完善中小企业扶持体系应采取的金融、创新等优惠政策的建议,着重提出建立中小企业集群行政区域和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预警系统;微观层面上,通过将优势(S)和劣势(W)分别与机遇(O)和威胁(T)作组合,针对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的自身差异及其面临的外部环境,分别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应该重点尝试的国际化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