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多年来,大量研究证实测试可以比相同时间的重学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这一现象被称为测试效应。尽管测试效应研究已经取得比较丰富的成果,但由于起步较晚,尚存诸多争议与空白。就学习策略而言,测试效应的发现主要基于测试相于对重学的优势,而测试是否总是优于精细加工还有待验证,将精细加工与测试结合的效用探究更是有限。就学习材料而言,复杂材料是否会影响测试效应的产生也存在争议。此外,测试效应的产生机制尚不明确。认知负荷理论认为由于学习者认知资源的有限性,完成一项任务时内在、外在、相关认知负荷此消彼长,从而影响学习效果,而不同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材料复杂度会决定产生何种认知负荷。近来,有学者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对测试效应作出了初步探究与解释,然而研究数量极其有限,并且仅仅局限于母语测试效应研究。为进一步挖掘二语测试效应产生的边界条件及机制,本研究从认知负荷角度出发,探究学习策略和文本复杂度如何影响二语语篇理解、认知负荷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主要研究问题如下:1.学习策略如何影响二语语篇测试效应及认知负荷?2.文本复杂度如何影响不同学习策略下的二语语篇测试效应及认知负荷?3.不同学习策略和文本复杂度下的二语语篇理解与认知负荷是否具有相关性?本研究以139名江南大学大一英语专业的学生为受试,他们被随机分为四组:重学组、自我解释组、自由回忆组、自由回忆结合自我解释组。实验中,所有受试者需要先后学习两种不同复杂度的文本,文本学习的顺序被打乱。所有组先是学习了一种复杂度的文本,然后进入练习阶段。重学组需要再次阅读文本,自我解释组被要求在阅读文本的同时结合自己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例子对文本内容进行解释,自由回忆组则被要求尽可能多地回忆之前所学文本的内容,自由回忆结合自我解释组需要在自由回忆文本内容的同时结合自己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例子对所回忆内容进行解释。各组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还需要承担一个颜色识别次任务,通过完成该任务的反应时来测量受试者的总认知负荷。在此阶段后,所有受试者完成认知负荷自我评价量表以测量内在、外在和相关负荷。在15分钟的干扰任务后,所有组的受试者学习另外一种复杂度的文本,其他所有步骤与第一篇文本学习步骤相同。一周后,所有的受试者返回接受二语语篇理解测试。研究结果如下:1.学习策略对二语语篇理解有显著影响。自我解释相对于重学可以更好地促进迁移表现。两组测试组(自由回忆组、自由回忆结合自我解释组)在回忆题和迁移题上的表现都显著优于自我解释组和重学组,而自由回忆与自我解释的结合更好地促进了所学信息的迁移。此外,学习策略对外在、相关及总认知负荷有显著影响。重学组的外在、相关及总认知负荷都最低,而自我解释组的外在和总认知负荷最高,自由回忆结合自我解释组的外在、相关认知负荷和总认知负荷也显著高于自由回忆组。2.文本复杂度不会阻碍测试效应的产生,无论在简单还是复杂文本下,两组测试组的回忆和迁移表现都显著优于重学组。此外,简单文本下,两组测试组的回忆成绩与自我解释组无明显差异,但迁移成绩都显著优于自我解释组。复杂文本下,两组测试组回忆表现都显著优于自我解释组,而自由回忆结合自我解释组产生了最好的迁移表现。简单文本阅读中,其他三组的外在和总认知负荷无明显差异,但都显著高于重学组,而两组测试组的相关认知负荷都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学习组,重学组最低。复杂文本阅读中,自我解释组的外在和总认知负荷最高,重学组最低,而自由回忆结合自我解释组的相关认知负荷最高,重学组最低。3.内在认知负荷与二语语篇理解总体上呈负相关性;仅在复杂文本中发现自我解释组外在认知负荷与回忆成绩低度的负相关性;仅在简单文本中发现了自由回忆结合自我解释组总认知负荷与迁移成绩低度的负相关性。相反,不同学习策略所产生的相关认知负荷与二语语篇理解总体上呈正相关性。本次研究发现,测试手段更好地促进了回忆和迁移表现,有效证实了测试效应的存在,并且说明了自我解释与测试的结合可以更有效地发挥提取功能。另一方面,文本复杂度不仅没有影响反而促进了测试效应的效果,究其原因在于重学致使学习动机与投入不足,而自我解释产生了较高的外在认知负荷,尤其在元素交互性高的复杂文本中更为突出,从而导致相关认知负荷不足。此外,研究发现外在认知负荷和总认知负荷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学习效果,而相关认知负荷对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二语语篇教学中应该选择有利于构建图示的学习策略,尤其是在文本相对复杂时,通过让学习者在自由回忆时结合自身例子以更好地调动长时记忆中已有图示,并积极建构新的图式,从而更好地促进语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