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引入”为研究对象。其具体研究思路是:通过对近代“西学东渐”历史背景的考察,来讨论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引入的社会基础及其过程;通过对早期教会学校音乐教育、近代学校制度建设以及西方音乐理论的输入、近代美育思想的阐述与分析,来探讨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引入的原因及途径。总之,本论文以音乐学科教育史为视角,按其时间发生先后顺序,采用描述与论证相结合的叙述方式,在深入考察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引入的社会基础及其过程、原因、途径的基础上,对“清末民初”学校音乐教育的性质、功能、历史地位等作出较为准确和全面的把握。 本文除绪论及结论以外,共分五章。绪论部分,主要涉及论文题目解析、选题原因及研究现状分析、论文研究意义及目的。 第一章主要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简述近代中国“西学东渐”历史进程,将其分为物质、制度、思想三个层次。二是阐述了伴随物质层次而兴起的实业教育,重点讨论体操、图画课程引进的原因,通过对引入时间、开设学校等情况的分析,指出这两门课程的引进与开设主要是为了迎合当时提倡的“实业教育”的需要,其功用是对学生进行实际技能与智能的培养,以造就实用人才。此期图画课程不可用现代课程观念看待——其不具备艺术教育之审美功能。这从一定侧面反映了较图画课程之后出现的学校音乐教育,由于不具备相应的“实用”功能,故未能与图画课一同列入学校课程之中,进而体现了二者在性质、功用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 第二章重点讨论早期教会学校音乐教育特点。涉及三个方面:音乐教学内容与目的、音乐教材、音乐师资及教学方法,指出我国近代以学堂乐歌为主线的新音乐教育并没有从教会音乐中产生(在论文第二章小结中论及四个方面原因)。不过作为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新式学堂——教会学校,把西方国家的音乐教育方式引进到中国,在西洋音乐的乐学知识的传播以及中国音乐教育建设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对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引入与发展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三章是关于近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探讨。本章集中从《癸卯学制》有关音乐课程设置的论述中看音乐教育问题。通过《癸卯学制》课程设置与日本学制的比较分析,指出《癸卯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图,在课程设置方面较系统地引进了大量的西方课程,然独“音乐”课程未正式列入其中。通过对《癸卯学制》音乐课程设置分析与考察,包括从“雅音失传”与音乐课程的“暂从缓设”,“俗乐萎靡”与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