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醇碱反应制备高纯度氢气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地球上的化石燃料不断枯竭,开发与利用可再生的清洁新能源是当今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当务之急。氢气是重要的清洁能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其在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电动车方面的应用将不断扩大,这对氢气气源和制氢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利用生物质乙醇制取氢气的方法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制氢技术,其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度,又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资源优化,是当前低碳能源经济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现有的乙醇制氢技术需要在较高温度和添加贵金属催化剂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这样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还会因金属催化剂的回收不完全而造成环境污染;并且其生产的氢气含有大量的CO2、CO,这会导致温室效应和燃料电池的铂电极中毒,限制了氢气应用与发展。   本研究旨在提出一种新的醇碱制氢体系,可以实现由廉价的生物质乙醇,在温和、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快速制取不含CO2、CO的高纯度氢气。综合研究了反应温度、水含量、压力等参数对反应体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醇碱制氢体系具有以下优势:反应温度较温和(<240℃),减少加热能耗;无需特定的压力和催化剂参与,降低了氢气生产成本;生物质发酵所得乙醇水溶液即可进行反应,节省精蒸浓缩乙醇水溶液所需能耗;生成的氢气不含CO2、CO,最高纯度可达99.6%,不会引起温室气体和燃料电池电极中毒,降低分离成本;生成固体为高纯度的乙酸钠,其是高附加值的化工原料。   同时,本文对醇碱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推导出乙醇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式为:   ^OH+NaOHnon-catatyat→heat2H2+(-o-ona)   其醇碱反应机理是乙醇在氢氧化钠存在时受热脱出氢气并产生乙醛,之后产生的乙醛再与氢氧化钠发生Cannizzaro反应生成乙酸钠和乙醇。   另外,进一步研究发现,甲醇、丁醇、辛醇、十六醇等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较高纯度的氢气,反应所产生的固体产物为高纯的羧酸盐,是具有很高附加值的化工原料。此外,还发现氢氧化钾、氢氧化钙都能与乙醇反应产生氢气,但气体的产量与碱的强度有关。这些研究为不同的醇碱体系制取高纯度氢气提供理论基础,从而实现合理、高效、多元化的利用生物质资源。   本研究提出的醇碱制氢工艺所生产的氢气可以应用于燃料电池,是一条环境友好、原料可再生、清洁无污染的新工艺,有望实现氢气燃料代替传统的化石燃料,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有机物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成分.有机气溶胶颗粒可通过与气相中的氧化剂,如OH自由基、O3等,发生非均相氧化反应而在其整个寿命中经历所谓的化学老化过程.这一过程反过
会议
  液态危险化学品在常温下通常呈液态,具有组份均匀、流动性好、运输方便、易于制造和伪装、隐蔽性强、易藏难查等特点,增加了安全检查工作的难度。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针对
  本文通过可视化实验研究了微型液-固流化床反应器内玻璃微珠颗粒的膨胀流化特性,并考察了床径(3.15×10-3m与1.1×10-2m)、粒径((80~200)×10-6m)及其分布对流化行为的影
会议
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结构简单,生长速度快,培养容易且成本较低,遗传学背景清晰,分子操作容易,尤其是其氢化酶(hydrogenase,H2ase)活性高,在无氧条件下,能利用太阳能把细
  本文通过扩散法以5,5-偶氮四唑(AZT)、乙二胺和硝酸镍为原料,合成了一例多氮配合[Ni(ethylenediamine)3]AZT·THF.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该结构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Ni
会议
2013年12月18日,CCTV-7 2014年创新节目全新改版,《乡约·鹊桥会》与《阳光大道·咱们老家》这两档节目是CCTV-7农业节目2014年“创新改版年”的亮剑之作。在中宣部等五部委
立足完整的微博营销产品链条,主要分为传播—告知+影响—转化—服务四个环节,而“品牌速递”的角色就是“告知+影响”这部分,可以起到广泛告知、建立品牌知名度的作用。此前
  近年来,ICP-MS 在食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迅速发展。本文综述了 ICP-MS 的基本原理、结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并介绍了其在国内食品有害微量元素测定中的分析方法和应用进
Six基因家族编码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Six蛋白与Hox蛋白类似,都具有同源异型结构域。Six蛋白广泛参与多种器官的发育,尤其在鱼类侧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从促进头部神经基板的
  甘油三酯是动植物油脂的主要成分,不同动植物的甘油三酯的结构组成不同。根据不同动植物其甘油三酯的结构特征性进行种属的鉴别,进而为刑事案件提供科学依据。首先,本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