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渔业资源增殖是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布局增殖放流是渔业资源增殖的基础,海洋牧场示范区的建立以增殖放流为补充。海蜇是一种补充快、恢复性强、增殖潜力巨大的渔业品种。在海洋环境遭到破环日益严重、海洋渔业资源日渐衰退的情况下,海洋增殖放流是一种能快速补充渔业资源的有效方法。因此,增殖放流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养护具有重大的实践与研究意义。本文以海蜇增殖放流为研究对象,通过2010~2019年调查结果,研究山东半岛南部增殖放流对海蜇资源的贡献、对海蜇资源量变化的影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沙海蜇生态位的控制、对碳汇渔业的作用以及对渔民增产增收的影响。结果如下:1.通过本底调查和跟踪调查,研究海蜇增殖放流对海蜇资源的贡献。其中2010~2018年调查年间山东半岛南部海蜇增殖放流对海蜇资源的贡献率在94.18%~99.87%之间,平均资源贡献率为96.70%,各年资源贡献率相对比较稳定。调查结果表明,海蜇渔获群体主要为海蜇增殖放流群体,海蜇增殖放流对山东半岛南部海域海蜇资源养护有明显的补充作用。2017~2018年海蜇增殖放流资源贡献率低于近9年平均值,为近9年最低,海蜇自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自然群体比例从整体趋势上是程上升趋势,表明近九年增殖放流对海蜇自然资源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山东半岛南部海洋渔业资源的修复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2.通过历年相对数量调查,评估海蜇增殖放流对资源量变化的影响。2019年增殖放流海域的海蜇资源量主要集中在海阳、莱阳等实施海蜇增殖放流的海域,放流海域海蜇相对资源量相对重量分布占比84.85%,而未放流海域占比仅为15.15%;放流海域相对资源量数量分布占比78.48%,未放流海域占比21.52%。资源量评估中增殖放流对海蜇渔业资源的养护效果显著,对渔业资源修复起到重要作用。2010~2017年政治放流数量基本持平,2018年放流数量最多2019年放流数量最少,而2010~2012年相对重量密度呈上升趋势,而2013~2015年相对重量密度呈下降趋势,2015年达到最低水平,2016~2018相对重量密度呈上升趋势,2018年达到最大水平,2019年放流数量为最低水平,而相对重量密度为近10年间平均水平。3.根据2010~2018年山东半岛南部近海底拖网调查数据,统计了渔获种类组成和渔获生物量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渔获种类的优势度、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各年渔获由鱼类、虾蟹类和头足类组成,鱼类种类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虾蟹类和头足类年间变化不大。调查年间相对资源量有一定的波动性,基本上表现出资源量低、分布不均匀且逐年递减的现状,相对资源量在胶州湾口、丁字湾口和石岛南部近海相对来说较高。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相对资源量在时间上存在极显著差异(F=12.657,P=0.0001),空间上无显著差异(F=0.959,P=0.541)。调查年间,渔获资源共出现5种优势种,物种丰富度指数为1.03~1.83,物种多样性指数为1.01~1.67,物种均匀度指数为0.39~0.57。双变量相关分析表明,年间H’和D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呈显著性相关(P=0.035<0.05),而H’和D(P=0.100)以及H’和J’(P=0.502)均有较大差异性,不存在相关关系。夏季的游泳动物聚类结果显示,2014年和2016年、2015年和2018年夏季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相似,其他年份之间均表现出较小的相似性。山东半岛南部近海渔业资源结构相对较为稳定,资源量水平基本上呈现资源量低、分布不均匀且逐年递减的趋势,且小型化、低值化渔获种类的资源量水平较高,渔业资源结构健康性有待提高。4.以渔获放流海蜇移除碳氮磷元素含量扣除放流幼蜇输入碳氮磷量估算从海域中净移除的碳氮磷含量,2017年山东半岛南部海域增殖放流累计生产回捕海蜇11819.24t,累计移除海域中碳378.22t,氮118.19t,磷23.64t,2018年累计生产回捕海蜇12618.51吨,累计移除海域中碳403.79吨,氮126.18吨,磷25.24吨对缓解气候变化以及消除近海及湾内富营养化具有积极意义。海蜇增殖放流不仅对自然资源的补充和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也使广大渔民得到了实惠,有效地促进了渔民增产、增收,增加了渔民生产就业机会,促进了沿海经济和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