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网格絮凝池模型为试验研究对象,采用粒子成像速度场仪(PIV)对网格絮凝池流场进行测量,获得不同网孔尺寸网格板在不同进水流量条件下的流场信息。基于PIV测试结果,按变化规律信息将速度场划分区域,结合大涡PIV方法探求网格絮凝池内湍动能k及湍动耗散率ε的分布情况,找寻其与速度场划分区域间的联系。同时在相同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絮凝实验,深入的研究网格絮凝池流场的水力特性与絮凝效果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网格絮凝池模型进行流场PIV测量及絮凝实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对不同网格板后各向速度进行全面分析,得出水流过网格板后速度变化以纵向速度为主,距网格板越近,纵向速度与横向速度的比值越大;距网孔中心越近,纵向速度与横向速度的比值越大;距格挡中心越近,纵向速度与横向速度的比值越小。2.分析特定网格板(6×6mm)后各特征截面的各向速度,得出水流通过网格板后速度的变化规律基本呈现为三类:加速区、掺混区、稳定区,若改变水力条件,区域划分范围会有弱小的波动。本次试实验中1号网格板(4×4mm)和2号网格板(6×6mm)获取的流场中速度变化规律经历三个过程,加速区、掺混区、稳定区,3号网格板(10×10mm)获取的流场中速度变化规律只经历了加速区和掺混区。3.进水流量越大,水流过网格板后的流速越大,颗粒碰撞的几率随之增大,从而引起湍动能增大,湍动能耗散率增大。利用大涡PIV方法分析流场,距网格板距离一定,在相同进水流量条件下,不同网格板对应的湍动能及湍动能耗散率的波动幅度不同,分析得出,湍动能的波动幅度在加速区、掺混区较大,稳定区较小;湍动能耗散率的波动幅度在加速区较大,掺混区、稳定区较小。4.根据絮凝实验可以得出,改变水力条件对絮凝效果具有明显影响。网孔尺寸过小时,进水流量小,水流过网格板后的流速可以达到设计流速范围,絮凝效果较好;进水流量过大,水流过网格板后流速过大,对流场引起的紊动较大,会破坏已形成的絮体结构,使细小絮体的数量逐渐增加,絮凝效果反而变差。网孔尺寸过大时,随进水流量的改变,水流通过网格板后流速达不到设计流速范围,生成的絮体颗粒相互碰撞几率低,絮凝剂只会局部发生微团内高浓度反应,不能充分与更多悬浮物接触生成絮体并进行沉降,致使絮凝效果差。综合对比得出,2号网格板(6×6mm)的絮凝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