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黄帝内经》(下简称《内经》)中腧穴名称、归经、主治以及相关针灸处方的梳理并做以分类比较,将《内经》中分散的腧穴理论予以归纳。考证《内经》中确切记载的腧穴数目,统计高频腧穴,找出《内经》时期常用腧穴。通过对腧穴名称的释义深刻理解腧穴发生时期的内涵寓意。对针灸处方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内经》时期针灸治疗疾病的取穴、配穴规律,为指导临床治疗与实验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版《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将分散于《内经》各篇中的腧穴内容提取整理分析。将各篇中记录的腧穴名称、使用频次、归经、主治与针灸处方进行统计分析,还原《内经》时期腧穴理论发展状态。结果:《内经》中确切记载的有具体名称的腧穴共有148个,对腧穴出现频次进行统计显示,常用腧穴有17个,分别为风府、足三里、气冲、人迎、天柱、上关、肩髃、上巨虚、下巨虚、大迎、天突、关元、伏兔、委中、委阳、阳陵泉、太冲,足经穴使用频次高于手经穴。《内经》中多以原穴、五输穴、络穴、背俞穴、下合穴、天牗五穴、水热俞、根结穴、标本穴、四海穴等穴组的形式记录腧穴的分布与功能主治。《内经》中针灸处方有353方,只言明所取经络的处方142方,有明确取穴的处方211方。其中多穴处方92方,单穴处方119方。《内经》针灸处方以辨证论治为原则,取穴精简,频用特定穴。并以经络理论、腧穴主治为基础,刺法为参考配穴组方。结论:通过对《黄帝内经》中腧穴理论的整理研究总结出《内经》时期腧穴理论发生发展形态以及针灸治疗疾病的取穴、配穴规律,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