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修辞论辩理论与应用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cui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辩是一项极为普遍的实践活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都在使用。但是相对于其它学科领域来说,论辩理论与应用研究却是个较新的领域。论辩研究源于20世纪50年代,直至20世纪末它才基本成型,成为一个足以定义的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它实际上是在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片新领域。自亚里士多德时期开始,对于论辩的零散研究采用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形式逻辑(绝大多数),另一个是修辞学。本研究致力于以古典修辞学为重要背景对西方修辞论辩理论与应用进行研究。   迄今为止,对于西方论辩理论的研究,学界还未有一个统一接受的理论。这就意味着在此领域内还有很大空间和许多内容尚待拓展和挖掘。在西方,论辩研究也逐渐从逻辑学和修辞学的边缘发展成为一个跨领域的独立学科,而这门学科还不能用一个主流理论来解释,它的特征是多种方法并存,但这些方法在使用的概念、研究的范围及理论发展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在国内,当今对西方论辩理论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论辩理论的研究亟待引起学界关注,因为它对培养人类的批判性思维及价值判断起到极关重要的作用。   本论文研究主要采用定性、跨学科和综合性的研究方法,以语言为主附加文字图表的描述性分析为研究手段,同时将解释说明和个案分析结合起来,通过层层论证,以较严谨的逻辑性获取效度。分析的文本均取材于具有代表性的演讲话语。主要使用的理论来自西方古典修辞学、逻辑学、哲学、认知心理学等等。在修辞理论方面,本研究主要基于西方古典修辞学,同时还参考了当代的修辞学研究成果。   本研究的目的是从西方修辞学的角度考察论辩理论。与传统的关注法律、逻辑和实证主义的论辩理论观点相比,本研究另辟蹊径,把论辩作为一种特殊的说服方式来研究其本质。讨论主要围绕以下方而进行:1)重新定义修辞论辩,将论辩定义成一个根据论题、言语体裁、交际环境和听众(读者)特点合理安排论据和论述于段,旨存维护观点、说服对方、促使其采取行动的过程;2)明确说服是修辞论辩的核心功能;3)阐述了论辩与修辞学的关系,论辩与逻辑的关系,以及论辩与非形式逻辑的关系;4)阐释论辩的修辞论证-修辞推论的特点及其说服力;5)描述修辞论辩类型及其如何在演讲中产生说服力;6)尝试建立一个论辩中的目标一情境导向听众概念。本研究力图从西方修辞学角度在不同层而去分析和研究修辞论辩的说服力,以便在今后为演说的写作及演说活动中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本研究期望在论辩和修辞理论及其在演说中的应用上做出一定贡献。研究的原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从修辞的角度重新定义论辩,提出修辞论辩是一个劝说的过程,目的在于维护观点,说服对方,促使其按论辩者的思维采取行动,并首次将西方古典修辞学的logos,ethos和pathos引入到论辩研究领域;2)建立一种新的论辩类型——修辞论辩类型。指出修辞论辩由理性论辩、信誉论辩和情感论辩三部分组成。后两种修辞论辩方式在其他领域长期被忽视,甚至被认为是谬误,而本研究恰恰强调了以上修辞论辩方式产生的强大说服力及在论辩中的决定性作用;3)本研究建立了独创性的目标导向-情境导向听众的分类。分析了Perelman普遍听众理论框架,提出论辩中的目标-情境导向听众这一概念对于听众类型的区分或许有所裨益。   本研究预期在修辞论辩方面的探索可为改善国内现有的西方论辩理论研究及创建新的修辞论辩理论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为论辩及批判性思维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同时还可应用于实践领域,如演说实战等。
其他文献
期刊
本论文主要研究从鸦片战争到建国(1840-1949)这段历史时期里由翻译引起的汉语语言特征的变化。鸦片战争后,随着与外国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越来越多。在翻译的过程中,作为目标语
期刊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上流传着一篇文章,非正式的题目是《马云太恐怖了,看看什么是趋势》,大致讲的是马云对于未来互联网影响下不同行业可能产生的变革的看法。在马云的阿里巴巴
期刊
岁末了,有必要回头看看这一年,也有必要期盼一下下一年。先看看这一年的企业。感慨、淡定、庆幸、沉默、惆怅、焦虑、彷徨、无助,百种滋味混杂,万种情绪交织。有的企业过的还
2014年4月13日,长江流域杂交水稻协同创新中心(简称“中心”)促进会在海南陵水召开。武汉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编辑部胡敏、曹启花两位编辑与会。会议汇聚了70余名院士专家,包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