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着十分珍贵的传统生态思想,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本文旨在对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发展脉络、思想精粹进行提炼和剖析,对生态文明的建设阐发新的见解。 全文共分8章,前4章为生态思想史的内容,根据生态社会文化(哲学)和生态科技思想这两条线索,对我国从先秦时期起到明清时期为止的这一段传统社会时期的生态思想进行分析研究。第5章较为集中地提炼我国传统生态思想的精华。第6章对现今世界流行的生态哲学思想进行反思和剖析,同时依据我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精华以及现今蓬勃发展的科学思想,阐述"人本和谐生态思想"的理论。第7章分析了我国传统儒家生态思想的特点和价值,以及我国现在正在大力发展的生态农业的哲学底蕴和我国现今主流意识(科学发展观)的生态哲学底蕴。第8章为附一章,是阐述低碳文化的概念和思想。 对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探讨,可从生态社会文化和生态科技思想这两个方面进行。从哲学的视角看,中国传统生态思想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的和谐生态主义,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传统生态哲学把人放在第一位,尊重人、肯定人、以人为本,同时又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要求人们必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把"天人合一"这种理想状态作为最高的追求目标。中国传统生态哲学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人本和谐生态思想",人为本体,其他自然万物为人的"四肢百体"。伴随着传统生态哲学思潮,中国社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生态文化,例如: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讲究适度索取、以时禁发,以保证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各种消费提倡节俭,讲究量入为出、生态消费;要求把关爱从人逐步推广到自然万物;等等。在中国的传统社会还建立起了各种各样的环境保护法令,设立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机构,从制度和法律的角度硬性要求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科学的角度看,勤劳、智慧、伟大的中国人民在长期的与自然的交往过程中,创造、发现、积累了丰富的生态学知识和理论,对生物(包括人)与环境的关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生态科技思想,在人与自然交往密切的农业生产领域体现得特别明显。"三才论"就是一种生态系统思想,把天、地、人三者看作一个有机的系统,农作物丰收与否取决于三者能否密切配合。中国的传统农业以"三才论"生态系统思想为指导,要求顺应天时、因循地利、重视人力,作物的栽培因时、因地、因物制宜,物质循环利用、各种废弃物处理后返田作肥料,充分利用作物间的物种关系,广泛开展间作套种、合理轮作、合理密植等以提高作物产量,还利用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虫治虫。到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较为成熟和先进的生态农业,巧妙合理地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地联合起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能量的多层次提取,因地制宜地建设和发展不同的生态农业模式。 从世界范围来看,西方文明自文艺复兴以来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一直奉行的是"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尊敬人、肯定人、弘扬人性,把人看作目的本身和价值之源;二是把人与自然绝对分离和对立起来,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只有人具有天赋价值,自然只是对人类有用而具有工具价值,要通过对自然的征服和掠夺来实现人类的幸福。近现代,在人类中心主义的指引下,人类文明取得了惊天动地的飞跃式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峻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危机。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环境哲学界在对人类文明的反思中提出了与人类中心主义针锋相对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中心主义就是导致当今世界生态危机的"罪恶之源",主张把天赋价值从人类拓展到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万事万物,认为人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普通的一员,人的价值以及应当获得的道德关怀与自然界的普通动植物或生态系统中的其他事物是一样的,并坚持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环境。笔者认为,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都是有问题的,它们是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应当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和谐生态思想,既要做到以人为本,又要必须保护环境。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进步与发展应当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