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和土地利用影响红壤和水稻土中有机质矿化的特征及潜在机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us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有机质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碳库,土壤有机质的矿化是土壤养分循环和影响气候变化的关键过程。施肥和土地利用是重要的土壤管理实践,其对土壤有机质矿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红壤和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探讨长期施肥和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质矿化的影响特征及潜在机制,主要内容包括:(1)运用培养实验结合矿化动态模型反映土壤有机质矿化的特征。(2)借助荧光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土壤有机质的化学组成。(3)通过高通量测序和酶活性测定,探究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作用。(4)利用物理分组和化学提取,探讨团聚体大小和铁铝氧化物对土壤有机质矿化的调控作用。(5)通过统计分析评估有机质化学组成、微生物群落、有机碳降解酶活性、铁铝氧化物和团聚体大小对土壤有机质矿化的作用。结果如下:(1)化肥和有机肥的施用显著增加了红壤有机质的矿化。供试施肥处理中,红壤总有机碳、有机碳库、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含量大小为:对照<化肥<化肥+秸秆<粪肥,但铁铝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具有相反的规律。化肥和有机肥增加了Actinobacteria、Proteobacteria和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以及β-葡萄糖苷酶和转化酶的活性。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有机碳水解酶活性、活性有机碳、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是红壤有机质矿化的积极影响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有机碳水解酶活性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活性有机碳比微生物群落和多样性的作用更大。以上结果表明,施肥主要通过增加有机碳水解酶活性促进红壤有机质的矿化。(2)红壤团聚体有机质的矿化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小团聚体相对大团聚体具有更高浓度的可溶性有机质,但其化学结构的复杂性更低。β-葡萄糖苷酶活性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而增大,GH1β-葡萄糖苷酶微生物的丰度和多样性具有相似的趋势。红壤团聚体中携带GH1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微生物主要包括Actinobacteria,Alphaproteobacteria、Gammaproteobacteria、Flavobacteria、Eurotiomycetes和Sordariomycetes。Actinobacteria、Sordariomycetes和Eurotiomycetes的相对丰度在团聚体粒径之间差异显著。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有机质和pH是红壤团聚体GH1β-葡萄糖苷酶微生物的重要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团聚体大小主要通过调控β-葡萄糖苷酶活性和可溶性有机质来影响红壤有机质的矿化。(3)化肥和有机肥的施用显著增加了红壤有机-无机复合体中有机质的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施肥显著增加了红壤有机-无机复合体中有机质化学组成的类型和多样性。红壤有机-无机复合体中GH1β-葡萄糖苷酶微生物的丰度、多样性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供试施肥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施肥显著改变了红壤有机-无机复合体中GH1β-葡萄糖苷酶细菌的群落组成,但对GH1β-葡萄糖苷酶真菌的群落组成没有显著影响。红壤有机-无机复合体携带GH1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优势微生物包括Actinobacteria、Betaproteobacteria、Deltaproteobacteria、Gamproteobacteria、Rubrobacteria、Eurotiomycetes和Sordariomycetes。红壤有机-无机复合体中铁铝氧化物及其结合的有机碳的含量在施肥处理之间差异显著。有机碳属性是红壤有机-无机复合体中有机质矿化的重要影响因素。(4)施用化肥抑制了水稻土有机质的矿化,绿肥部分替代化肥减弱和转变了其抑制作用。化肥和绿肥部分替代化肥都增加了水稻土有机碳的含量,而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和有机质矿化的规律相似。施肥处理轻微地改变了水稻土中微生物的丰度和多样性,显著改变了微生物的群落组成。Proteobacteria、Acidobacteria、Actinobacteria、Chloroflexi、Firmicutes、Mortierellomycota和Ascomycota是供试水稻土的优势微生物。水稻土细菌群落组成主要受NO3--N和pH的影响,真菌群落组成主要受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绿肥部分替代化肥显著提高了水稻土有机碳水解酶的活性,但对其编码基因的丰度没有显著的影响。总有机碳是β-葡萄糖苷酶和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重要的影响因素。随机森林模型和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表明绿肥部分替代化肥主要通过改变有机碳组分影响水稻土有机质的矿化。(5)土地利用显著改变了红壤有机质的矿化,且竹<樟<茶。种植樟和茶的土壤比种植竹的土壤具有更高含量的有机碳。可溶性有机质的含量大小为竹<樟<茶,但其化学组成的复杂性具有相反的规律。土地利用显著改变了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其中Actinobacteria、Acidobacteria、Firmicutes和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在土地利用之间差异显著。多元回归树结果表明总有机碳和碳氮比是微生物群落的显著影响因素。冗余分析表明,种植竹、樟和茶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别与碳氮比、pH和活性碳库I以及可溶性有机质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质的矿化和有机碳组分显著相关,但和微生物群落组成没有显著相关性。以上结果推测土地利用主要通过改变有机碳组分来调控红壤有机质矿化。本文从土壤全土、团聚体和有机-无机复合体尺度,系统地探讨了施肥和土地利用通过影响有机质化学组成、(功能)微生物群落、酶活性、铁铝氧化物来调控红壤和水稻土有机质的矿化,为理解亚热带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昆虫先天免疫系统能对侵入虫体的各种病原进行识别并快速做出免疫响应,昆虫免疫信号通路主要包括Imd信号通路和Toll信号通路,此外高效免疫系统需要多种调控因子进行协调达到免疫平衡。昆虫肠道微生物对宿主具有多重功能,有利于宿主生长发育、抵抗病原菌等。本研究以重要园艺害虫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库生物信息分析发现POU/OCT家族的BdNub基因存在两种转录异构
天然产物因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环境友好性和资源丰富等优点备受关注,以具有良好活性的天然产物探究绿色高效新型农药成为热点研究领域。本文以含有活泼酚羟基的天然产物通过引入活性基团氨基甲酸酯结构以期获得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化合物。具体探究内容如下:1、选取含有酚羟基的天然产物白杨素、厚朴酚和7-羟基香豆素作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异氰酸酯法引入氨基甲酸酯结构,合成了19种含有氨基甲酸酯结构的衍生物(1a-1g,2a
绵羊产羔数是育种的重要性状,它是提高产能和效益的关键指标。产羔数是微效多基因控制的复合数量性状,传统育种方法难以对产羔数实现高效的定向选育提高。本研究采用全基因组—基因通路—单基因的研究路线,通过全基因组选择信号检测挖掘绵羊产羔数候选基因,旨在解析绵羊多羔性状形成的分子遗传机理。以期为绵羊产羔数的高效选育提供候选基因或遗传标记,有助于绵羊产羔数的精准选育提高,对于绵羊产业的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
生物组织的弹性与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近年来,基于超声、磁共振和光学成像的生物组织弹性测量受到了广泛关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Laser Speckle Contrast Imaging,LSCI)具有非接触式宽场成像等优点,且运动检测灵敏度高,为生物组织定量弹性成像提供了新的途径。然而,由于LSCI成像深度浅、成像速度较慢,以往研究中通过透射式LSCI结构探测样本内部剪切波的传播速度来测量弹
植物-土壤反馈在昆虫-植物相互作用、植物和昆虫群落构建等过程均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自然界中植物不会单一存在,但现有大多研究聚焦单个植物对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调控。本论文探究了植物种间关系是如何调控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并对当代植物以及后续植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比较了入侵与本地竞争植物对实验植物根际真菌群落的调控和反馈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植物根际真菌群落存在种间差异,表
数字经济时代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语音、图像和视频的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已经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下一代是这个信息化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已经离不开智能化应用场景,未来的很多工种将被机器取代也是他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开发、改造、应用和创造这些机器的新工种将越来越多。编程应用技术和思维锻炼已经提前到少儿阶段,少儿编程教培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众多初创期企业和投资人入局,对运行这样一个功能齐备、
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与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土壤有机质的固存密切相关。矿物是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重要因素,但是对矿物如何影响水稻土有机质转化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集黄棕壤性水稻土,采用室内模拟培养试验,探究不同矿物影响土壤有机质矿化的潜在机制。借助气象色谱仪(GC),三维荧光光谱仪(EEMs)和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分析土壤的矿化特征,水溶性有机质的含量和结构特征、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酶活性,主要结果如下:(1)矿
害虫为害是造成农作物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和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Harris)都是寄主范围广且可对经济作物造成严重损失的害虫,同时对园艺观赏植物等也可产生较大的危害。因其分布广泛,且以化学防治为主,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了严峻挑战。异色瓢虫属于鞘翅目瓢虫科,是一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可以捕食半翅目昆虫和鳞翅目害虫
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茶鲜叶中GA含量较低,仅为0.20~1.00 mg/g。我们课题组发现夏秋茶鲜叶经厌氧发酵所制得的酸茶中GA含量超过20.00 mg/g,然而,形成高含量GA的调控机理尚不清楚。酯型儿茶素,特别是EGCG,水解促进GA的生成已在较多好氧型发酵茶中被报道,但我们发现EGCG在厌氧发酵茶中可能对提高GA含量的贡献不大,这表明厌氧发酵中存在另一条
反刍动物生产在食品安全防御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瘤胃微生物发酵能将人类不可食用的低品质植物木质纤维成分转化为高品质蛋白质食品肉和奶。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古菌、真菌和原虫等,是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基础,因此,调控瘤胃微生物组成,进而改善瘤胃功能是提高反刍动物生产的有效途径。解析复杂瘤胃微生物组成与其功能之间的联系,可为调控瘤胃功能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方向和目标。本研究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比较不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