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工作倦怠(jobburnout)已成为西方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研究的热点。根据纽约时代杂志报道,近年来,工作倦怠己成为人力资源会议上讨论的主要议题之一。倦怠是一种情绪性耗竭的症状,这种症状最容易在工作情境中出现;当工作本身对个人的能力、精力以及资源过度要求,从而导致工作者感到情绪枯竭、精疲力尽时,工作倦怠现象就产生了。中国目前正处于向工业化社会过渡的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变化,组织变革速率加快,职业不稳定感加剧,使得人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因此,有必要开展jobburnout的研究,以得出国内产生职业倦怠的社会与心理因素,进而针对这些情况提出积极应对工作倦怠的建议,点燃上班族的工作热情也使未落入工作倦怠圈子的上班族避免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
该篇论文首先介绍工作倦怠的经典的定义,在此基础上介绍工作倦怠与相关概念的区分(如:工作倦怠与应激,工作倦怠与抑郁的区别)。对国外著名的工作倦怠量表MBI(MaslachBurnoutIventory)进行本土化修订,剔除西方不适合中国的题目,加上有中国特色的题目,形成中国化的工作倦怠量表。以此工作倦怠量表对上海市的工作倦怠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该量表的信度为0.9342,各维度与总分的相关比各维度之间的相关高,说明此量表有很好的结构效度。职业倦怠的总分与五年内跳槽的相关度为0.75,说明此量表有很好的准则关联效度。
在调查过程中运用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并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对象为上海市的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三资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的随机抽样,收回问卷1004份。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得出上海市不同工作倦怠程度的人群比例;各个年龄阶段职业倦怠情况的差异状况;不同的企业性质的企业员工的工作倦怠情况的差异状况,不同的职种上班族工作倦怠情况的差别以及不同性别工作倦怠情况的差异,不同学历的上班族工作倦怠情况的差异,不同的职位的工作倦怠情况的差异等等。在问卷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分析现在造成工作倦怠的社会及心理原因,并且提出积极应对工作倦怠的建议,以达到使上班族摆脱或是预防工作倦怠的痛苦与困扰。
另外,在做职业倦怠问卷的同时,随机选取了60个调查对象同时做了12pf量表,从乐群、稳定、侍强、兴奋、敢为、敏感、怀疑、幻想、忧虑、试验、独立、紧张等12个方面对这60个被试进行了测试。将其结果与他们的职业倦怠的测试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一般来讲,哪些性格特征比较容易形成工作倦怠,以便针对不同性格特征的员工使用不同的避免工作倦怠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