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溯因推理是为观测事实提供解释的认知过程。例如,看到地面潮湿,于是提出“一夜秋雨”作为解释,该过程就是一次溯因推理。溯因推理广泛应用于科学发现、医疗诊断、人工智能等实践领域。日常生活中的言语理解、人际交流、知觉加工也离不开溯因推理。在理论层面,溯因推理的研究主要存在两个突出问题:第一,针对溯因推理的形式刻画面临困境:溯因推理是一种扎根于主体认知经验和语言社会情境的推理形式,但形式逻辑学家所追求的却是抽离语义和情境的形式刻画,我们有必要为这一突出矛盾寻找出路。第二,溯因推理的内涵界定不够清晰,以至于不同领域的学者看似都在使用“溯因推理”一词,实际却有着不同的指称,如将其视为生成解释的过程、选定最佳解释的过程、寻求并选定最佳解释的过程、由果及因的推理过程、基于背景的肯定后件式推理过程,或泛指为个体提供某种认知指引的过程,等等。如此混乱的状态会引发大量毫无意义的争论。因此,澄清溯因推理的本质内涵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实践层面,溯因推理结论的或然性和某些实践领域对精确性的孜孜追求之间形成一对始终的冲突。为了指导实践,我们需要揭示溯因推理的认知本质,分析导致溯因结论出现偏差的原因。这样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展开,致力于在理论和方法上均有所突破。溯因推理以观测事实为前提,以解释项为结论,是一种非单调的逻辑过程;与此同时,溯因推理为观测事实提供解释,进而消除争议促进理解,因此,溯因推理显然又是一种认知过程。逻辑属性和认知属性作为溯因推理的两大基本属性,为本研究的核心——揭示溯因推理在非形式逻辑框架下的认知内涵——提供了学理性。伴随着第二代认知科学兴起,逻辑学的研究方法不断扩展并呈现出与认知科学深度融合的趋势,这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与方法上的可能。全文一共包括七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讨论了溯因推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本章介绍皮尔斯溯因推理的三个阶段,以及在皮尔斯之后人们对溯因推理的形式化和非形式化研究的两条进路。第二章介绍了溯因推理的哲学渊源,其中着重介绍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的哲学思想及其对皮尔斯思想的启发。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章节。第三章详细介绍溯因推理的认知主义转向。具体而言,本章首先介绍溯因推理的形式化困境,随后着重讨论人们应当如何从认知主义视角出发看待推理及溯因推理。在此基础之上,本章还进一步提出溯因推理的心智操作模型。第四章详细讨论溯因解释项如何形成。本章提出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分别是生成溯因解释项的两大推理手段,并详细阐述理由。第五章讨论溯因推理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其中着重探讨溯因推理与归纳推理和最佳解释推理在推理过程、概念内涵以及认知实质三个层面的区别与联系。第六章分别介绍溯因推理在科学发现、语言学习、司法实践和诊断治疗等领域的实践运用,还特别澄清社会规范的制定领域以及数学研究和教学领域当中并不存在溯因推理。第七章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且指出论文的创新之处、研究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