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波。次级抵押贷款属于非标准抵押贷款类别,是为信用等级低的借款者设计的一种金融工具,旨在为他们提供拥有自有住房的机会。次级抵押贷款是相对于优质抵押贷款而言的。2007年2月13日,美国次级债问题浮出水面,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升高。2007年4月2日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揭开了华尔街集体亏损的序幕。随后美国股市开始下挫,次贷危机的影响开始扩散,迅速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以致形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非偶然,造成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直接导火线,也有基础性或者根本性因素。主流经济学的观点认为,监管失误、政策缺位和低估风险是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从经济运行的流通层面分析原因,停留在对外生因素的分析,只看到表面现象,并没有深入到本质的问题即生产过程当中。马克思主义学者考察了危机发生的内生因素,从根源的角度来分析这次危机,认为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金融危机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有直接关系,通过多种金融工具的组合、流动,影响股票市场、银行业等其他金融市场,并迅速扩散到实体经济。世界市场的日益国际化和各个国家经济联系的加强,又使金融危机给西欧、日本和中国经济带来冲击。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出口贸易整体增速大幅放缓,2009年前三季度出口贸易连续9个月同比负增长,贸易顺差锐减。出口贸易的下滑直接导致沿海地区大量出口依赖型企业经营困难,甚至有些企业破产倒闭,致使大批农民工失业。金融危机也是中国股市进入震荡调整期的原因之一。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我国政府积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2008年初,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双防”,即“防通胀、防过热”。2008年7月,宏观调控的任务首要在于“—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2008年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一个4万亿元人民币的庞大投资计划和旨在“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称为政府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2008年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9年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这次会议的部署,笔者认为,2009年我国宏观调控的原则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并将四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归纳为:“保增长”是结果,“扩内需”是取向,“调结构”是关键,“惠民生”是目的。“保增长”是我国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要追求的结果,对于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保持经济又好又快的增长有着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保增长”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解决我国结构性问题的物质保障;是扩大就业,提高国民素质的前提条件。“保增长”的主要目标是“保八”。2009年前三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已经出现回暖迹象,处于企稳回升阶段。在一揽子政策措施的作用下,2009年,我国GDP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8.9%,呈明显的逐季回升状态。前三季度平均GDP增长7.7%,大多数专家认为全年“保八”的实现已无悬念。在我国当前的宏观调控原则中,“扩内需”是我国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所在。这是因为,“扩内需”是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的要求;是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在政府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的作用下,我国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均出现了明显的增长,但从消费和投资的结构来看,还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消费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存在消费需求不足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投资方面,国家实施的旨在振兴中国经济的一揽子刺激计划,使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企稳回升阶段。但是,这些措施在刺激国内投资增长的同时,也使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更加严重,投资过大对资源和环境的消耗也会更加严重;出口方面,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陷入低迷,外需不足,长期依赖外需的出口型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因此,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扩内需”主要应着力于拉动消费需求。“调结构”所调整的不仅仅是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还涵盖更广泛的经济结构,包括分配结构、需求结构、城乡和区域结构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收入分配结构失衡。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下许多问题和矛盾,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低水平的。根据“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结构”是改变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体,“调结构”保证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使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调结构”为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居民收入增长提供了可能;其次,“调结构”能够使消费、投资和出口三者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更加合理,从而更好的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管是“保增长”、“扩内需”还是“调结构”,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惠民生”。“惠民生”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惠民生”的提出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宏观调控政策要达到的目的。“惠民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扩内需”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是实现我国经济持久健康发展的核心要素。要实现扩大内需,还需要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配合。宏观调控政策是实现扩大内需的手段。为了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政策对经济的企稳回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从货币政策的实行情况看:2008年9月16日至2008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五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信贷环境宽松。2009年前三季度,我国新增8.7万亿人民币的信贷投放量,国房景气指数、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均出现明显的增加,市场预期比较乐观。但是,也应该看到,宽松的信贷环境可能会导致流动性过剩加剧,同时放贷也忽视了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从财政政策的实行情况看:2008年11月5日,温象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一个4万亿元人民币的庞大投资计划和旨在“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使2009年前三季度我国GDP、财政收入、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和发电量以及PMI,都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回升,整个经济出现向好趋势。但是,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警惕经济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产能过剩的加剧和寻租、腐败、欺诈问题,同时要保证投资的较高回报率。笔者认为,在金融危机前景尚不明朗的背景下,明年我国政府将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可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当然,调控政策将更加富有弹性。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扩大、需求结构的改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的政策,可以考虑以下方面: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收入分配体制,千方百计提高广大中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其次要调整产业结构,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第三要严密关注通货膨胀预期,稳定物价;第四要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真正解决老百姓的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切实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总之,扩大居民的消费水平,既要发展高新技术,又要努力拓展能够促进就业增长的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走主要依赖国内市场的低能耗高效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