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费廷融资(Forfaiting Financing)在中国是一种较新的贸易融资方式,它是一种以贴现的方式对贸易债务或由贸易产生的应收账款的买断,如果贴现此项债务的流通性债务工具于到期遭到债务人或担保人的拒付时,持票人对任何前手或出口商均无追索权(Without Recourse)。 福费廷业务产生于二战后的东西方贸易。当时的瑞士苏黎世银行协会(Zurich Banking Community)首先在美国向东欧国家的粮食出口贸易中开创了福费廷业务,通过无追索权地买断美国出口商持有的由中东国家进口商开出的延期付款(deferred payment)的票据(汇票或本票),使出口商立刻获得货款,从而保证了贸易的正常进行。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第三次世界债务危机的困扰,正常的银行业务信贷受到限制,这使得福费廷业务进一步发展起来,逐渐由欧洲向亚洲及向全世界扩展,其交易方式日益灵活,交易的金额不断增加,形成了一个世界范围内的交易市场。 如今,福费廷融资在中长期贸易中独到的好处已使其在世界各国蓬勃开展起来。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金融政策的完善和出口产品结构的改善,出口商对该项业务的需求愿望也越来越强烈,福费廷业务在中国开展也已成为可能。 福费廷业务虽然在国外,尤其是欧洲,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它是一种较新得业务。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福费廷这个名词开始在中国出现。目前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中国银行均不同程度的开办此项业务。但这些中国银行主要作为外国银行的代理银行为外国银行提供有关出口商和我国相关政策的信息,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开展福费廷业务。因为一国开展福费廷业务要具备一下几个条件:有完善的金融市场,尤其是有条件国家化的票据市场,银行贴入票据后能再次转手;有完备的贸易和金融法规体系,尤其是票据法;银行内部经营机制健全,尤其是具有对进口国进行风险评定的经验;资本性货物(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的出口有一定的规模。而这些条件中国大多数不具备,所以中国的银行到目前为止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开展福费廷业务也就不足为奇。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和中国各项相关金融机制完善,中国迫切需要银行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品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银行在这些方面又将受到外国银行的冲击。为了满足中国经济和贸易发展的需要和即将到来的金融业开放的挑战,我国应该大力发展金融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上海海运学院硕士论文国际贸易中福费廷融资方式的风险及其防范的研究这篇论文主要针对银行对开展此项福费廷业务最关心的风险以及这些风险的防范进行前瞻性的和系统性的探讨。希望这篇论文能给银行开展此项业务提供参考价值。我国出口贸易的扩大必然导致出口企业对银行融资需求的增加,特别是对中长期融资需求的增长。本文探讨的福费廷业务是专门支持中长期出口贸易中延期收汇方式项下的融资产品。随着中国际贸易量迅速增加和相关金融机制的建立和健全,福费廷业务在今后我国外贸出口发展中必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论述福费廷业务的产生和发展的以及其相对于其它融资方式的比较优势。后面四章依次论述福费廷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利率,汇率,票据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以及防范这些风险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