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到今,士人这一群体始终肩负着传承文化的重任,对历史的贡献极大。士人在封建社会形成初期是具有强烈个性和独立人格的群体,但到了明清时期,由于诸多原因,士人的社会地位每况愈下,人格尊严也被不断践踏,这在清前期的小说中得到了全面反映。本文以《鸳鸯针》、《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为中心,结合清前期的社会、文化现状,对作品中的士人形象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三章,主要内容有:第一章,《热衷科举的士人形象探析》,本章结合清代科举考试的特点,分析了科举考试在小说中的体现以及科举考试对小说中士人形象的影响。对《鸳鸯针》、《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中热衷科举的士人形象进行了分类研究。通过对小说中士人在科举社会中的生存状态的具体分析,将士人形象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即:灵魂被扭曲的士人们的行为夸张滑稽;道德败坏的士人们做事的心狠手辣;欺世盗名的士人们故作清高,名不副实。第二章,《科举社会中另类的士人形象探析》,本章主要研究了三类另类的士人形象:其一,淡泊名利的士人形象,他们实实在在地对待生活和现实,既不孤芳自赏,也不哀怨叹息,真正做到豁达、客观地看世界;其二,具有叛逆精神的士人形象,他们有着与常人有异的思想和标新立异的处事风格,常常通过一些奇异的举动来宣泄自己对科举社会种种黑暗和不公平的强烈不满;其三,情爱模式下的士人形象,分别探讨了“功名富贵”模式以及“至情”模式这两种情爱模式下的士人形象,其中热衷“功名富贵”的士人大多比较现实,在爱情上讲究物质至上原则,理智大于情感,容易易妻,也难“从一而终”;选择“至情”的士人则更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寻找心灵伴侣,追求至真至纯的爱情。第三章,《有特殊癖好的士人形象》,侧重于探析有共同生活癖好的三类士人形象,即喜好结社、喜好狎妓和喜好男风的士人形象,在这些人物身上带上了比较明显的时代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