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以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s)P40潜伏期和波幅、以诱发下肢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s)所需要的刺激阈和刺激串为指标,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下应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椎管内占位手术患者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2.探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过程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选取于我院择期行椎管内占位手术患者45例,年龄18~60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C组(对照组,n=15),D1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定,0.5ug.kg-1h-1,n=15),D2组(高剂量右美托咪定,1.0ug.kg-1h-1,n=15)。常规全麻诱导后,进行肌松程度(四个成串刺激,TOF)、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待肌松药效基本消失,D1、D2组分别以0.5ug/kg、1.0ug/kg右美托咪定20min静脉滴注作为负荷剂量,随后D1、D2组分别以0.5ug/kg-1h-1、1.0ug/kg-1h-1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h,C组以同样方法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全麻期间调节丙泊酚输注速度维持 Narcotrend指数46~20,麻醉维持期间不使用肌松药和吸入麻醉药。观察输注右美托咪定之前(T0,基础值)、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后(T1)、持续注射右美托咪定1h后(T2)、结束右美托咪定输注1h后(T3)患者HR、MAP、Narcotrend数值、SSEPs(P40)波幅和潜伏期、诱发MEPs所需要的刺激强度即刺激阈(V)、刺激串,记录T0、T1、T2、T3时间点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需要量。 【结果】: 45例患者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成功完成椎管内占位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现手术相关神经功能损伤。 1.SSEPs监测结果比较:在T0、T1、T2、T3时刻三组患者均成功获得SSEPs波形,术中连续输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患者下肢 SSEPs潜伏期和波幅无明显影响。 2.MEPs刺激阈和刺激串比较:在T0、T1、T2、T3时刻三组患者均成功获得MEPs。 (1)刺激阈比较:与基础值比较,C组T1、T2、T3时刻诱发MEPs所需激阈无统计学差异,D1组T1时刺激阈增加, D2组T1、T2时刺激阈增加;与C组比较,T1时D1组诱发MEPs刺激阈增加,T1、T2时D2组诱发MEPs所需刺激阈增加。 (2)诱发MEPs所需刺激串比较:组内比较:C组不同时间点所需诱发MEPs所需刺激串无统计学差异;D1、D2组不同时间点诱发MEPs所需刺激串存在统计学差异;D1组T2时所需刺激串最多,T1、T3时次之,T0时所需刺激串最小;D2组T2时所需刺激串最多,T1、T3时次之,T0时所需刺激串最小。三组间比较:T1、T2时D2组诱发MEPs所需刺激串最多,D1组次之,C组最少。 3.HR、MAP、Narcotrend指数比较: (1)Narcotrend指数比较:T0、T1、T2、T3时刻,三组患者Narcotrend指数无明显差异; (2)HR比较:与基础值比较,C组T1、T2、T3时刻心率无统计学差异, D1、D2组在T1、T2、T3时心率降低;与C组比较,T1、T2、T3时D1、D2组心率下降; (3)MAP比较:与基础值比较,C组T1、T2、T3时刻平均动脉压无统计学差异,D1组T1时血压增高,D2组T1、T2时血压增高;与C组比较,D1组T1时血压升高,D2组T1、T2时血压升高。 4.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需要量比较: (1)丙泊酚需要量比较:与T0比较,C组在T1、T2、T3时丙泊酚需要量无统计学差异,D1、D2组T1、T2时丙泊酚需要量较小;与C组比较,D1、D2组T1、T2时丙泊酚需要量较小。 (2)瑞芬太尼需要量比较:三组患者T0、T1、T2、T3时瑞芬太尼需要量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1.对椎管内占位手术患者实行SSEPs和MEPs监测过程中,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基础上连续输注临床常用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即可满足手术需要、维持合适麻醉深度,又可以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学稳定。 2.术中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少丙泊酚用量,但并不能减少瑞芬太尼需要量; 3.对椎管内占位手术,连续输注右美托咪定0.5ug/kg-1h-1、1.0ug/kg-1h-1并不影响术中 SSEPs和 MEPs监测成功率,但术中应用较大剂量右美托咪定可增加诱发MEPs所需刺激阈和刺激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