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人灵长类是动物界进化最为高等的类群,与人类关系密切,其形态、行为等与人类高度相似,因而成为社会公众偏爱观赏的主要野生动物类群之一。猕猴(Macaca mulatta)作为猕猴属(Macaca)的代表性物种,是自然分布最为广泛的非人灵长类,因其行为多样、身姿矫健、表情丰富而成为动物园、生态景区等地的重要观赏资源,而基于野生猕猴的生态旅游活动更是获得了蓬勃发展。随着人们在生态旅游活动中参与度的增加,人-猴冲突问题愈来愈突出,尤其是涉及人-猴互动场景的旅游活动,安全问题更是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研究人-猴接触行为,不仅可直接为基于野生动物——尤其是猕猴的生态旅游提供管理建议,亦有助于防范人畜共患病、传染性疾病等公共卫生问题。太行山猕猴隶属于猕猴华北亚种(M.m.tcheliensis),为中国所特有。为探究生态旅游区人-猕猴接触行为特征,于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以河南济源五龙口地区的太行山猕猴WLK-1A群为目标群,观察并记录人-猴接触时发生的行为类型、施动主体与性别-年龄组、行为发生时间和诱发原因、人数与组成等,分析人-猴接触的行为类型特征、性别-年龄偏向、发生规律以及环境因素与人为因素对该行为发生的影响等。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人-猴接触行为特征研究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对五龙口地区人-猴接触行为特征分析发现:1)以人为施动主体发起的接触行为频次高于以猕猴为施动主体发起的接触行为频次;2)以人为施动主体,在不同季节,中年男性和中年女性,对猕猴各性别-年龄组的接触行为均高于其他性别-年龄组,且各性别-年龄组人群对成年雌性猕猴的接触行为均高于其它性别-年龄组的猕猴;3)以猕猴为施动主体,在不同季节,成年雌性和成年雄性太行山猕猴,对人各性别-年龄组的接触行为均高于其它性别-年龄组,且各性别-年龄组猕猴对中年男性和中年女性发出的接触行为均高于其他性别-年龄组的人群。2.以人为施动主体的人-猴接触行为研究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对以济源五龙口地区游客为施动主体发出的人-猴接触行为类型、活动规律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0种接触行为类型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所有p<0.01);2)对各性别-年龄组人发出的人-猴接触行为等级分析发现,中年男性发出的AGⅠ等级和AGⅢ等级的接触行为最多、中年女性发出的AGⅠ等级的接触行为最多、青年女性发出的AGⅠ等级的接触行为最多、青年男性AGⅠ等级和AGⅢ等级的接触行为最多、未成年男性发出的AGⅠ等级和AGⅢ等级的接触行为最多、未成年女性发出的AGⅠ等级的接触行为最多、老年男性发出的AGⅠ等级的接触行为最多、老年女性发出的AGⅠ等级和AGⅢ等级的接触行为最多;3)接触行为多发生在10:00、11:00和14:00、15:00;4)身体接触行为发生在3月、5月、9月的比例较高,非身体接触行为发生在7月、8月、9月的比例较高;5)身体接触行为发生在春季最高,冬季最低,非身体接触行为发生在秋季最高,冬季最低。3.以猕猴为施动主体的人-猴接触行为研究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对以太行山猕猴WLK-1A群为施动主体发出的人-猴接触行为类型、活动规律等进行数据分析显示:1)15种接触行为类型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所有p<0.01);2)对各性别-年龄组猕猴发出的人-猴接触行为等级分析发现,成年雄性个体发出的AGⅢ等级和AGⅤ等级的接触行为最多、成年雌性个体发出的AGⅢ等级的接触行为最多、青少年个体发出的AGⅡ等级的接触行为最多、亚成年个体发出的AGⅡ等级的接触行为最多、婴幼猴个体发出的AGⅡ等级的接触行为最多;3)接触行为多发生在10:00、11:00和14:00、15:00;4)身体接触行为发生在8月、9月、10月的比例较高,非身体接触行为发生在7月、8月、9月的比例较高;5)身体接触行为发生在秋季最高,冬季最低,非身体接触行为发生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人-猴接触行为的相关因子4.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在河南济源五龙口地区,对人-猴接触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1)不同月份人-猴身体接触和非身体接触行为与月均高温、月均低温、月均温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所有p<0.01);2)以人为施动主体,身体接触和非身体接触均与月均降水量无显著相关性(所有p>0.05);以猕猴为施动主体,身体接触与月均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非身体接触与月均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3)人-猴身体接触行为发生频次与人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非身体接触行为发生频次与人数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4)节假日和周末期间发生人-猴接触行为频次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工作日(所有p<0.05);5)影响人-猴接触行为发生的各诱导因素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所有p<0.01)。其中,食物是最主要的诱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