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别评价上颌前牙区应用根膜技术即刻种植和不翻瓣即刻种植患者术后1年的临床效果,对比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差异,据此评价根膜技术即刻种植的短期临床疗效,并探索其应用前景。材料和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于山东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就诊的上颌前牙区牙齿不能保留,拟行种植治疗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手术方式采用根膜技术即刻种植,对照组患者手术方式采用不翻瓣即刻种植。两组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行永久修复,术后1年复查。采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资料和CB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锥形束投照计算机重组断层)影像资料;根据Cochran提出的种植体成功标准统计术后1年种植体存留率;以种植体对侧同名牙作为空白对照,测量其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唇腭侧骨板厚度的变化,同时测量种植体唇腾侧颈、中、根部硬组织厚度及唇腭侧硬组织总厚度;根据Jemt牙龈乳头指数标准评价术后1年种植修复体近远中牙龈乳头外形;根据Belser提出的粉红色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 scores,PES)和白色美学指数(White esthetic scores,WES)对术后1年修复美学效果进行评价;术后1年统计患者对总体治疗过程的满意度。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后即刻种植体周围各位点硬组织厚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其一致性;对每颗种植体术后即刻与术后一年的各项测量值行配对r检验,分别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各测量值,比较两种手术方式临床效果的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本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26位患者28颗种植体,其中实验组12人13颗种植体,对照组14人15颗种植体。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即刻种植体周围各位点硬组织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2、术后1年复查,两组患者均未报告疼痛或其他主观感觉,CBCT显示28颗种植体周围骨结合良好,种植体存留率为100%。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种植体存留率无差异(P>0.05)。3、两组空白对照天然牙唇腭侧牙槽骨厚度在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时无明显差异(P>0.05)。4、术后1年实验组种植体颈、中、根部唇侧硬组织厚度较术后即刻明显减小(P<0.05);种植体腭侧的硬组织厚度及颈、中、根部硬组织总厚度与术后即刻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颈、中、根部唇侧硬组织厚度的减小量,结果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5、术后1年对照组种植体颈、中、根部唇侧硬组织厚度以及颈、中、根部硬组织总厚度较术后即刻明显减小(P<0.05),腭侧硬组织厚度与术后即刻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颈、中部唇侧硬组织厚度减小量明显大于根部(P<0.05),颈、中部唇侧硬组织厚度减小量无明显差异(P>0.05)。6、两组间种植体颈、中、根部唇侧硬组织厚度减小量进行比较,实验组术后1年颈、中部唇侧硬组织厚度减小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根部唇侧硬组织厚度减小量无明显差异(P>0.05)。7、术后1年牙龈乳头外形,实验组未充满间隙占比30.8%,充满间隙占比69.2%;对照组未充满间隙占比60.0%,充满间隙占比40.0%。比较两组间牙龈乳头类型占比情况,结果显示有明显差异(P<0.05)。8、术后1年对修复体美学评分,实验组PES值8.95±1.07,WES值9.31±0.63;对照组PES值7.93±1.10,WES值8.80±0.77。两组间PES值有明显差异(P<0.05),WES值无明显差异(P>0.05)。9、术后1年患者满意度,实验组很满意患者占比83.3%,满意患者占比16.7%;对照组很满意患者占比78.6%,满意患者占比21.4%,两组均无不满意患者。两组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根膜技术即刻种植应用于上颌前牙区,虽然无法完全避免种植体唇侧硬组织的吸收,但相比于不翻瓣即刻种植,唇侧硬组织吸收量更少,牙龈退缩更少,粉红色美学评分更高。2、根膜技术即刻种植应用于上颌前牙区短期内能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长期临床效果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