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髋关节功能位数字化断层融合成像观察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相关征象的价值目的:探讨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功能位下行数字化断层融合(DTS)成像观察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相关征象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症状、体征、数字X射线摄影(DR)前后位平片表现均符合FAI诊断的42名患者在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功能位下行DTS检查,所有患者前、后方撞击试验和Drehmann’s征有一项或多项阳性,由两名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对DR组和DTS组的图像进行分析,记录每个患髋的FAI相关征象。以配对四格表χ2检验比较DR前后位和DTS功能位对FAI各个相关征象检出的差异。结果:42名患者有症状髋为54个侧别,其中单纯前方撞击实验阳性20髋;单纯后方撞击试验阳性4髋;单纯Drehmann’s征阳性17髋;前方、后方撞击实验均阳性5髋;前方撞击试验和Drehmann’s征均阳性7髋;后方撞击试验和Drehmann’s征均阳性1髋。DTS功能位对股骨颈疝窝、股骨头颈交界处骨质突起、髋臼盂唇骨化、髋臼囊变4个征象的检出率(24%、43%、22%、19%)高于DR前后位(13%、22%、7%、6%)(二项分布确切概率法P=0.031、0.001、0.008、0.016);两种检查方法对髋臼骨赘、深髋臼、关节间隙狭窄、后壁征的检出没有统计学差异(DTS:72%、57%、11%、13%,DR:67%、57%、11%、13%,二项分布确切概率法P=0.25、1、1、1)。DTS功能位可去除感兴趣区之外重叠的组织结构,对因撞击造成的囊变、髋臼盂唇骨化等相关征象及关节解剖异常处撞击区的骨质改变的检出率要高于DR,对深髋臼、股骨头颈结合处骨质突起等解剖学异常显示较DR平片更加清晰。结论: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功能位下行DTS可较为细致的观察撞击试验阳性患者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异常及继发性骨质改变,并对相关征象进行精确定位。第二部分骨盆数字化断层融合扫描的低剂量研究目的:探讨骨盆数字化断层融合(DTS)的最佳扫描参数,以达到低检查剂量和高成像质量的平衡。方法:设置管电压(kV)两个水平,扫描视野(FOV)两个水平,组成四种摄影条件分别对带有完整软组织的16具人体骨盆标本进行数字化X线(DR)摄影,记录其剂量面积乘积(DAP)值和成像质量评分,以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比较,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筛选出最佳的骨盆DR曝光参数,并在此参数下进行骨盆DTS摄影。设定骨盆DTS剂量比为6、7、10,记录其DAP值并进行成像质量评分,以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以S-N-K法对组间进行两两比较,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确定最佳的骨盆DTS剂量比。结果:不同的kV、FOV所得DAP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kV=5.475、PkV=0.023,FFOV=6.233,PFOV=0.015,P<0.05),可认为95kV的检查剂量小于80kV,30cm×41cm的检查剂量小于41cm×41cm,而不同kV值和FOV值各自单独对检查剂量产生影响,管电压和扫描视野无交互作用(FkV·FOV=0.438、PkV·FOV=0.511,P>0.05);不同参数设置下骨盆DR的成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kV=0.011、 PkV=0.919, FFOV=0.038、PFOV=0.846,FkV·FOV=0.004、PkV·FOV=0.951,P>0.05),确定DR骨盆摄影的最佳参数为95kV、30cm×41cm FOV。比较三种不同剂量比设置下骨盆DTS所得的DAP值和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DAP=9.45、PDAP=0.00,F图像质量评分=139.26、P图像质量评分=0.00,P<0.05)。经S-N-K法两两比较,检查剂量的比较:6倍剂量比组<7倍剂量比组<10倍剂量比组;成像质量的比较:6倍剂量比组的成像质量评分低于其它两组,7倍剂量比组、10倍剂量比组的成像质量无差异。7倍剂量比组的成像质量高于6倍剂量比组而检查剂量低于10倍剂量比组,骨盆DTS的最佳剂量比为7。结论:骨盆DTS检查的最佳扫描参数为95kV、30cm×41cmFOV、7倍剂量比,通过优化扫描参数可实现骨盆DTS的低剂量检查,来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免受不必要的辐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