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享誉盛名的黑人女作家。其代表作长篇小说《所罗门之歌》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莫里森因此成为美国第一位获得此奖的黑人女性作家。《所罗门之歌》讲述了麦肯祖孙三代人之间的情感冲突及其在面对种族主义和白人文化霸权时的不同人生境遇和选择。莫里森描写了种族歧视给黑人留下的心灵创伤,绘制了一幅壮丽的美国黑人史诗画卷。这部作品自问世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他们大多从女性主义、心理分析等角度给予研究,鲜有学者从尼采美学视角进行探究。本文则运用尼采美学理论解读《所罗门之歌》,旨在进一步分析小说中蕴含的日神和酒神精神,并探讨黑人主人公奶娃最终如何走向自我回归之路。本文以尼采美学理论中日神和酒神精神为理论框架,试图挖掘《所罗门之歌》中人物所体现的日神和酒神精神。尼采认为,人类需要这两种精神才能在苦难的人生中得到救赎。日神精神是梦之虚幻状态,是掩盖痛苦真相的光辉神圣的外表,目的在于美化生活,通过颂扬现象的永恒来克服生命固有的苦难,但外观幻觉的短暂性又决定了日神之梦注定破灭;酒神精神是醉之状态,交织着痛苦与狂喜,是个体化原理被打破时,人向世界本质的回归,目的在于摆脱假象,体悟生命意志。酒神精神是尼采美学理论的核心,关键在于讴歌生命,热爱生命,肯定生命。《所罗门之歌》中主人公奶娃的自我回归之路,虽然历经了艰难险阻,但在南方寻根之旅后,奶娃找到了自己的民族之根。在祖先和姑妈的引导下,奶娃摆脱了精神危机,从黑人文化中汲取信念,重获新生。奶娃的蜕变充分体现了尼采的人生美学,他挣脱了日神的虚幻梦境,凭借酒神精神的顽强生命意志回归黑人文化传统,摒弃物质追求,获得精神自由。作为核心人物,奶娃身上体现了日神和酒神精神的并存,派拉特作为奶娃的精神导师始终坚守着黑人文化,最终实现了精神升华。麦肯和吉他因沉溺在日神的光环之下而在白人世界逐渐迷失堕落。这表明黑人只有坚守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才能立足于美国当代社会。整部作品体现了莫里森对美国黑人的生存处境和身份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尼采美学对当代人的现实意义就在于,日神精神启发人们积极乐观,酒神精神则指引人们,克服苦难,实现自我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