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家庭承包制基础上,我国农业经营呈现“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十亩”、土地地块分散的小农经营状态。在改革开放之初,家庭制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改革效应的逐渐释放,小规模经营的不足也日益凸显,如细碎化的土地经营、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业生产成本过高等问题反而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下,我国农业规模经营处于市场化及农业现代化的转型时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道路,农业生产正逐渐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其发展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其探索与发展也置于前所未有的不确定之中。随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土地流转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成为了我国在家庭承包制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途径,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逐渐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对象。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处于风险无处不在的“风险社会”状态,应该更加重视农业规模经营的风险。随着近年来我国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热潮的兴起,农业经营主体所面临的风险随之扩大,涌现出的风险也越来越复杂。诸如制度风险、技术风险、政治风险、政策风险、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等风险互相交叉融合,使得农业的生产和经营面临巨大的不稳定性,积极发现和识别风险,预防规避和积极应对,以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稳定农户收入。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行梳理,在对国内外关于农业规模经营问题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阐述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比较转型时期我国传统农业与规模经营风险的不同,发现和识别我国农业规模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风险,提出探讨风险防范建议,为我国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风险管理提供相关的管理决策依据,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