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经济飞速发展,使得各种设备与资源不断更新换代,城镇与乡村的差距也被渐渐拉大,这点在基础教育资源的分配上显得尤其突出。众所周知,现代教育平均质量的保证需要教育资源的提供来实现。而农村的基础教育设施的落后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通信交流、政府颁布的政策、以及社会所拥有的公共资源分配不合理等或客观或主观的因素造成的。对于处在较不发达,交通闭塞的农村区域的学生而言,改变基础教育资源的分配可以改善现有的教育环境,使教师的授课内容以更好,更易理解的方式呈现;对于学校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自然代表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整体社会而言,教育资源的平均分配,不仅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性,也体现了国家和政府面对全国青少年儿童的基础教育持公平态度,尊重每一位公民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力的责任和担当。因此,降低城乡基础教育水平的差距,提高基础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总体质量,要求我们实现国家公共教育资源的平均分配。从全国范围内促进农村与城市,沿海与内陆的义务教育资源的平均分配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也是提高我国人均素质,使城乡素质教育水平拉进的一个有效措施。为了促进河源市城乡义务教育的均等化,本文在教育资源配置视角下,从公共管理理论视角出发,在借鉴中外研究学者关于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河源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为研究对象,对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对策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了研究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背景和意义,对当前国内外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其次,对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理论与实践进行概述;然后在吸纳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河源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举措,最后根据分析结果讨论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河源市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希望从中得到经验与教训,使我们在教育资源分配上更加合理,避免更多人走弯路,以此来缩小城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均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