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拔寨关键时期,如何保证脱贫人口可持续发展成为贫困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2018年末,我国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扶贫成效显著,绝对贫困得到大范围解决,但是追求一时的脱贫和暂时的“摘帽”不是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脱贫后续发展是未来扶贫工作与相关研究的关注点。研究以隶属于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龙胜各族自治县的平安壮寨与大寨瑶寨脱贫农户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可持续生计框架核心内容生计资本,对于提升脱贫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从而进一步巩固减贫效果,实现长久脱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包含五个章节内容:第一章主要阐述选题依据、研究内容与问题、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二章是对相关概念界定、理论基础研究及国内外关于民族旅游村寨、可持续生计研究进展及述评,厘清了全文研究思路,为研究的开展打下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介绍了研究区基本概况并对研究区脱贫成效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第四章主要是在资料收集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可持续生计框架与理论、研究地域特征和脱贫农户特征,建立了可持续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先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用基于熵值的灰色综合关联法对研究区可持续生计资本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出脱贫农户可持续生计资本评价值,将其划分五个等级,并分析其差异;第五章是研究主要结论、管理启示并介绍了创新之处、不足与展望。通过对脱贫农户可持续生计资本评价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区总体可持续生计资本评价值不高且内部差异较大,主要受到农户生计脆弱性背景及农户自身发展能力差异性的影响;(2)根据评价值,将脱贫农户生计水平划分为五个层次,评价情况呈正态分布,处于极低水平(<0.2)的农户为0,说明了当地脱贫农户能够维持最低生计水平,也反映了当地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处于极高水平的脱贫农户(≥0.8)也为0,故而提升当地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应引以重视;处于一般水平(≥0.4且<0.6)的农户最多,占比46.90%,处于较低水平(≥0.2且<0.4)的农户占比43.44%;处于较高水平(≥0.6且<0.8)占比9.66%,这部分农户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上占据较大优势,是影响农户可持续生计状况的重要因素;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建立有效的配套保障机制、重点提升脱贫农户人力资本、加强生计水平一般和较低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激发农户内生动力及优化旅游生计等方面的实践管理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