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发展给翻译研究注入了活力。作为语言学发展中一种全新的与以往不同的流派,认知语言学也在为翻译研究注入许多新鲜的血液。然而,认知语言学与翻译研究仍然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本论文将聚焦于认知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象”来探讨其与翻译研究的关系。本论文首先讨论“意义”在各个翻译流派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论述各个翻译流派对于“意义”的认识以及他们各自的翻译理论,文章指出不同流派的翻译理论实质上是建立在对于“意义”不同的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基于这样的一个认识,再结合对国内外著名翻译学者对于翻译所下的定义,文章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在翻译实践中,意义的传递是最重要的。而“意义”在认知语法中就是指经过概念化后所形成的一个具体概念,所以从认知语法角度,概念的传递就成为在翻译过程中应该首先要考虑达到的目标。论文继而开始探究意象的实质并且指出:认知语法中的意象在本质上就是指概念形成的具体方式,换言之,意象就是概念化过程的一种特殊的实现形式。所以,在翻译过程中仅仅传递语言表达式的内容的是不够的,与之同样重要的是传递用来概念化这个内容的具体方式,即意象的移植。为了将这个结论应用到翻译实践中,本论文介绍了认知语法的一个核心观点,即语言的象征性。简言之,语言的象征性就是指语言形式对于概念化方式的反映。由此,语言形式在翻译过程中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那些反映特定概念化方式的语言形式,在翻译过程中应该考虑予以移植。基于翻译理论与实践中所存在的关于意义与形式的矛盾,本论文实际上是通过论述意义在认知语法中的定义来探讨和实践形式与意义统一的一个途径。在理论上阐明意象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之后,本论文选取一种特殊的文体形式的翻译,即古汉语诗歌的翻译作为应用意象理论的具体对象来实践以上论述所得到的结论。古汉语诗歌中有大量关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相比较对于一些抽象内容的概念化,意象在对于自然景色,即真实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物体的概念化要更加容易辨别和掌握。所以相比较其他文体,诗歌翻译更加适合用来具体实践意象理论。而在理论部分所取得的结论在应用到诗歌翻译后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在诗歌翻译中,对于可能表达某特定概念化方式的语言形式的移植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传递诗歌意象或在译文中更好地还原所描绘景色在诗人脑海中的投射。另外,语言的象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诗歌翻译中所存在并且显得尤其尖锐的意义与形式之间的矛盾。最后,论文详细地介绍了认知意象的四个参数并且分别将他们应用于具体的诗歌翻译实例中。意象理论在这一具体应用部分实质上是为针对同一诗句的不同译文的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标准。在这个标准下,那些成功移植了原诗中反映构建某一客观场景的概念化方式的语言形式的译文被予以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