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沸石催化剂的微藻和城市生活垃圾催化共热解特性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sbutcher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石燃料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地威胁着世界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微藻被认为是生产第三代可再生生物燃料的原料,以其优良的生物油生产能力,有望解决未来能源短缺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迅速,处理不当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而且会浪费了其应用于能源生产的潜力。热解技术可以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处理目标,并且具备比其他热化学反应更高能量回收效率。为了获得品质更高的生物燃料,垃圾单独热解研究趋向于与生物质混合催化热解方面发展。综合国内外微藻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利用现状,本文以制取高品质液体燃料为目标,展开了微藻和城市生活垃圾混合热解和催化热解的研究。本文采用了多种实验技术和方法,研究微藻和城市生活垃圾热解过程反应特性和热解产物析出规律,具体如下:(1)利用热重同步分析仪研究了微藻、城市生活垃圾及其混合样品的热解特性。城市生活垃圾的热解起始温度、终止温度质量残留率、最大失重峰温度均低于微藻,而最大失重速率高于微藻。微藻和城市生活垃圾混合热解后,混合样品的主要失重阶段出现了近似微藻和城市生活垃圾二者的叠加的热解特性。在260.0-330.0℃的温度范围内,所有混合比例的ΔTG曲线都表现为显著的负值峰,微藻与城市生活垃圾之间显示出协同作用,城市生活垃圾掺混比例为50%时,协同效应最强。在高温区间内,ΔTG曲线表现为显著的正值峰,微藻与城市生活垃圾之间显示出拮抗作用。(2)通过快速热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实验研究了微藻、城市生活垃圾及其混合样品的热解产物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多级孔隙的ZSM-5催化剂对优化产物分布具有最好的促进效果,提升了单环芳香烃的产率,降低了含氮化合物和酸类的产率。城市生活垃圾最佳的掺混比例为50%和70%,两种比例都对目标产物单环芳香烃和脂肪烃的产生有促进作用。Fe和Ni双金属联合改性的多级孔隙的ZSM-5催化剂提高了苯、甲苯和二甲苯的芳香烃选择性,改善了热解产物的品质。(3)利用氮气物理吸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脱硅处理和负载金属铁、镍改性的ZSM-5沸石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脱硅处理使ZSM-5沸石晶体中形成了空位,有效引入了介孔结构。脱硅处理后沸石的总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和平均孔径都高于ZSM-5沸石。而金属负载改性处理的降低了沸石的比表面积、孔容积,而增大了平均孔径。脱硅处理和金属改性处理后的沸石都保留了原ZSM-5的骨架结构,而且沸石的结晶度几乎没有变化。(4)采用等转换率Flynn-Wall-Ozawa方法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方法建立了微藻和城市生活垃圾的混合催化热解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生活垃圾掺混比例的升高,混合物的平均表观活化能呈现先升高再下降又升高的趋势。平均表观活化能在城市生活垃圾掺混比例为70%时取得,为207.77 kJ/mol(199.99 kJ/mol)。
其他文献
以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为主要特征的二次污染是现阶段珠三角亟待解决的大气环境问题,而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重要前体物,是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VOCs不仅来源广泛,而且组分结构复杂,不同组分的反应活性差异显著,基于活性组分的精细化管控是现阶段更加有效的治理策略。为此近年来,国家以及广东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从总量控制到活性组分管控的政策,然而珠三角VOCs排放却依然上升
目前,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已逐渐成为大中型城市配电网的主流接地方式,该系统配置的零序保护可有效检测并隔离低过渡电阻的接地类故障。但是,配电网架空线路的现场运行环境较为复杂,因雷击、外力破坏等因素造成的导线断线和接地类故障频繁发生。线路断线后若掉落在非理想导电介质上,也会造成继发的高阻接地故障。传统零序过流保护一般只能切除过渡电阻小于100欧姆的接地故障,对于配网高阻接地故障的检测灵敏度较低。若配
水中重金属对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危害巨大,在去除水中重金属的技术中,膜分离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技术。采用纳滤和反渗透技术处理重金属废水效果好,但能耗高、回收率低;微滤和超滤能耗低,但膜孔径较大,对重金属几乎没有截留作用。因此,开发一种高效吸附分离、低能耗的超滤等膜分离技术,对于去除水中重金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聚丙烯腈(PAN)为原材料制备PAN中空纤维超滤膜,并引入羧基、胺基和磷酸基等功能性基团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作为整车关键的零部件系统,对整车NVH性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设计合理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可以有效地提升整车的NVH性能。由于整车系统复杂、行驶工况多样,在建立理想仿真模型、模拟实际行驶工况、提升悬置开发效率等方面的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针对以上问题,本课题依托深圳某整车厂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开发项目,以横置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悬置的仿真模型和优化设计方法,旨在实现较高精度的
随着科学技术和制造水平的迅速发展,磁性材料及器件被广泛应用于国防技术、航空航天、微机电系统和信息存储等多个领域。SmCo作为一种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是非易失性热辅助磁记录介质的理想候选材料,其以薄膜形态沉积在元器件上提供强的局域磁场也可以满足磁功能器件集成化和微型化的要求。然而SmCo基薄膜存在相组成复杂、磁各向异性不易转变等问题,不利于其在磁功能器件上实现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文通过引入外场(温度
与传统刚性材料相比,柔性电子材料具有可变形性,与柔性物体、弯曲表面的贴合性好等优势而备受关注。其中,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柔性可穿戴材料主要包括可穿戴传感器、柔性电路以及可穿戴储能器件等功能化模块,实现这些模块的全柔性化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柔性可穿戴。聚吡咯(PPy)作为导电高分子具有柔性好、成本低、制备过程简单等优点,在功能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论文利用PPy界面聚合加强其与柔性基底的相互作
随着第五代通信技术的全面商用,对高容量、高速率的光纤通信网络需求不断增加,作为现代光纤通信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纤放大器的增益带宽是影响通讯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由于Er3+离子的窄带发光,光纤放大器的增益带宽受到了限制。目前,各类光放大器还难以取代掺铒光纤放大器应用于实际光纤通信网络中。可实现宽带光放大的增益介质材料中,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发光材料和Bi离子掺杂发光材料的近红外发光较宽,但发光效率
随着海洋强国建设的不断推进,水声通信的应用范围也得到了扩展。传统低速率传输的水声通信技术已难以满足信息需要实时处理的领域,实现高速率的水声通信传输技术变得非常重要。超奈奎斯特(Faster Than Nyquist,FTN)技术可以打破奈奎斯特准则,使系统获得更高的传输速率,但会引入额外的码间串扰(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ISI),再加上水声信道的强时变多径效应,会导致
随着人们认识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以及其作为未来主要能源的巨大发展潜力,可再生能源在微电网中的渗透率不断增加。但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间歇性、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等特点导致其在接入微电网时,会出现输出功率与负荷需求不匹配的情况,影响直流微电网内的功率平衡,造成直流微网无法稳定运行。目前解决上述问题最有效的技术手段是在微电网中部署储能系统,通过储能系统吸收/释放不平衡功率维持网内整体的功率平衡。混合储能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