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学技术落后的古代社会,人们往往通过自身的既有经验获取对未知事物的认知,即“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取象比类的认知方式。中医理论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形成的。我国水资源应用历史悠久,在促进农田水利生产、抵御水旱自然灾害等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相关水利著作颇丰。治水经验加强古人对河流认识的同时,也为人体生理、病理、诊疗等医学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经验基础。这使得河流成为中医理论形成过程中重要的隐喻认知来源。本项研究从河流隐喻认知入手,以期从河流的视角解读中医学中有关人体生命的理论。探讨在河流隐喻的认知下,古代医家想要借助河流表达什么;通过河流的隐喻分析,有哪些观点是以往我们未曾注意到的;如何运用河流的隐喻对古代相关文献进行解读,通过解读我们又能够从中获得怎样的启发;这些启发对当前中医治则治法的形成又有那些指导性的作用。此即本项研究所要探索的问题。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从自然界水循环的机制论述了人体水液代谢的过程;以河流为始源域,对人体脏腑与经脉的生理功能进行了全新的解读;通过自然界河流运行状态、流行分布,对人体经脉的映射过程进行分析,阐述了自然界的河流对于中医治则治法的形成产生的影响;探讨了“五味”对人体疾病治疗的作用机制建立在河流隐喻的基础之上,通过不同的“味”影响气血的流速进而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河流类似于通道结构,而通道两端开放、中空的结构特点决定了河流必须具备流通性,这对于人体生理功能“以通为和”理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隐喻意义。第二部分通过分析女子月经的行经机制,补充了传统月经病除以潮汐、月相为始源域外,还隐含了瀑布的隐喻;并借助瀑布的隐喻对女子月经不行的机制与治疗进行了相关阐述;女子不月涉及的脏腑有肺、心、脾、肝、肾;涉及的经脉有阳明脉、任脉、胞脉、太冲脉;病因在于阳明、肺、心的气机不降,心脾转输气血精微功能的失常,气血化源不足。第三部分以《水利大词典》为资料,通过研究中国古代河防水利工程,发现中国古代以堵制水、以疏治水、束水攻沙、分水鱼嘴等河防经验,是培土制水、利水去饮、利小便实大便等中医经典治水方法的重要隐喻认知来源,进而论述了河流隐喻是中医治法形成过程中运用的重要隐喻类型之一,其认知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古代丰富治水经验的启发。通过分析中医理论中有关河流隐喻始源域与目标域的隐喻映射过程,进而探求河流隐喻下中医理论中有关生理、病理、治则、治法等理论的形成过程,进一步论证了河流隐喻是中医隐喻认知的重要来源。中医学是一个充满了隐喻认知的学科,中医学所应用的思维模式大部分来源于隐喻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