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铜锌锡硫(Cu2Zn Sn S4,简称CZTS)组成元素丰富、无毒环保,具有较大的光吸收系数和合适的光学带隙(~1.5 e V),成为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目前转换效率偏低,难以大规模应用。分层溅射金属前驱体后硫化法是一种安全无毒、适合大面积制备的工艺方法,具有潜在的产业化应用价值。然而,分层溅射制备的前驱体元素难以扩散均匀,制约了高质量CZTS吸收层的生长。采用分层溅射后硫化法制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锌锡硫(Cu2Zn Sn S4,简称CZTS)组成元素丰富、无毒环保,具有较大的光吸收系数和合适的光学带隙(~1.5 e V),成为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目前转换效率偏低,难以大规模应用。分层溅射金属前驱体后硫化法是一种安全无毒、适合大面积制备的工艺方法,具有潜在的产业化应用价值。然而,分层溅射制备的前驱体元素难以扩散均匀,制约了高质量CZTS吸收层的生长。采用分层溅射后硫化法制备CZTS薄膜器件的工艺还不成熟,该方法制备高效率CZTS器件的相关研究较少。本论文采用磁控分层溅射金属前驱体后硫化法(简称溅射后硫化法)技术路线,开展了CZTS电池器件制备工艺和机理的研究。主要解决了CZTS吸收层结晶质量差(晶粒分层)、Sn元素分布不均匀、背界面Mo/CZTS处Mo S2过厚且孔洞较多、异质结界面复合严重等关键性问题,最终制备出转化效率为8.90%(全面积为0.23 cm2,有效面积为0.21 cm2,有效面积效率为9.75%)的CZTS薄膜太阳能电池。本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通过改进硫化工艺,制备出贯穿整个吸收层薄膜厚度的CZTS大晶粒,揭示了该工艺促进晶粒生长的科学机制。分层溅射后硫化法制备的CZTS晶粒生长不充分,吸收层经常会出现晶粒分层的现象。采用三步升温的方法,提供了更多热能促进元素扩散,此外,在硫化过程中引入了Sn S。并深入研究了优化的硫化工艺促进CZTS晶粒生长的具体机制。首次发现Sn S不仅可以弥补Sn损失,还可以与S反应生成中间产物Sn S2。高温高浓度S气氛下,Sn S2作为助熔剂促进晶粒生长,最终得到了贯穿整个薄膜厚度的CZTS大晶粒。2.通过优化硫化工艺的升温速率,解决了Sn元素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得到了各元素均匀分布的吸收层,并将CZTS器件的转换效率提升至7.02%。为了提高CZTS的结晶质量、弥补Sn元素的损失,在硫化过程中引入了Sn S。但在硫化结束后的冷却过程中,未参与反应的Sn Sx会残留在薄膜表面,造成CZTS表面局部富Sn。通过减缓整个硫化阶段的升温过程,即降低升温速率,促进了Sn元素分布均匀。系统地研究了升温速率对薄膜元素分布和形貌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升温速率,解决了Sn元素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制备出效率为7.02%的CZTS器件。3.引入Al掺杂Zn O(AZO)层,有效抑制了Mo/CZTS背界面处的Mo S2厚度和消除了孔洞,并阐明了AZO改善背界面的物理机理。将CZTS光伏器件效率进一步提升至8.44%。Mo/CZTS的背接触区域容易出现过多的孔洞和过厚的Mo S2界面层,这是由于Mo与S以及Mo和CZTS在硫化过程中会发生反应。首次将AZO作为介质层改善背界面。合适厚度的AZO可以有效的抑制Mo S2的生成。在背界面引入20 nm的AZO介质层之后,Mo S2的厚度仅为50 nm左右,而且界面孔洞基本消失。此外,深入研究了AZO改善背接触界面的具体机理,由于O元素的电负性比S元素更大,AZO只有在高温以及高浓度的S气氛环境下才会完全被硫化成Zn S,在此之前AZO介质层可以起到保护Mo的作用。最终得到了高质量的Mo/CZTS背界面,并制备出效率为8.44%的CZTS太阳能电池。4.采用异质结后退火(PHT)工艺对CZTS/Cd S界面进行处理。提高了n型Cd S的结晶质量,促进CZTS与Cd S层之间的元素相互扩散,改善了异质结的能带带阶,最终减小了异质结界面复合。并制备出转换效率为8.90%的CZTS薄膜光伏器件。在吸收层以及CZTS/Mo背界面得到优化的基础上,采用异质结后退火工艺对CZTS/Cd S界面进行优化。研究发现异质结后退火工艺可以促进Cd元素向CZTS中扩散,而Zn与Cu元素向Cd S中扩散。元素的相互扩散改善了异质结的能带带阶以及CZTS表面化学成分。此外异质结后退火工艺会促进Cd S层再结晶过程,从而大大改善Cd S层的结晶质量。高质量的异质结减少了界面复合。最终在合适的PHT工艺下得到了效率为8.90%的CZTS薄膜光伏器件。减少CZTS中的深能级缺陷(SnZn及其缺陷簇)有望进一步提高器件性能。
其他文献
网络传播过程中重要节点的识别研究一直是复杂网络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之一。对于不同的动力学过程,网络结构和动力学之间具有复杂相互作用,重要节点的识别会有较大的差异。尽管已经有很多工作致力于传播过程中节点重要性的识别研究,但是我们注意到,现有的研究大多针对SusceptibleInfected-Recovered(SIR)传播过程。这是一种具有终态的不可逆传播过程,即最终在网络中不再存在感染态节点,所有节
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可实现CO2零排放的清洁能源转换设备,具有高能量转换效率、无噪声污染、可靠性高和可持续稳定供能等特点,在未来社会中极具应用前景。而现今常用的无论是酸性膜燃料电池(PEMFC)还是碱性膜燃料电池(AEMFC),阳极均需要使用大量耐强酸、碱性环境的贵金属基催化剂,导致其生产成本高昂,严重阻碍了它的市场化应用。因此,开发成本低廉,可耐酸、碱性条件的高效非贵金属基阳极催化剂势在必行。然而
聚环氧乙烷(PEO)/Li+固体电解质是研究最广泛的固体电解质之一。但与液体电解质相比,该类材料的室温电导率普遍偏低,这一弱点极大的限制了该类材料的实际应用。普遍认为,PEO/Li+固体电解质中Li+传输主要发生在非晶相,而其结晶相对Li+传导常常起阻碍作用,因此抑制结晶是提升PEO/Li+固体电解质室温电导率的常用策略之一。本文制备了多种基于PEO/Li+配合物的固体电解质,创新性的利用退火处理
背景:缺血型脑卒中是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又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逐渐增多,缺血脑卒中发病率也逐年呈上升趋势。一旦发生缺血型脑卒中,短时间内缺血即可导致神经细胞发生不可逆性坏死,遗留永久性后遗症或严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尽快、及早恢复缺血区域内脑血流是治疗缺血型脑卒中首要原则。然而恢复血液供应后又会面临诱发缺血再灌注损伤,反而加重缺血本身所造成的脑组织损伤。因此积极预防
激光成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建模、桥梁建筑、地形测绘等领域。激光成像具有距离分辨率高、探测距离远、回波信息丰富等优点,使其在各种成像技术中脱颖而出。随着单光子探测技术与时间相关单光子符合计数技术的发展,激光成像获得了更远的探测距离,更高的探测精度,极具应用潜力。多波束光子计数激光成像技术通过多个波束同时扫描,成像速度快、覆盖视场角度广,是激光成像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主要研究多波束激光成像系统
柔性可穿戴传感器因具有使用舒适性、高灵敏度、快速响应性、便携性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已应用于个性化健康医疗、人工智能、人体运动检测和软体机器人等柔性电子领域。目前,已商业化的可穿戴传感器大多数以弹性体为基质,然而,弹性体的低拉伸性和较差的生物组织相容性仍然严重制约着柔性电子的发展。水凝胶因其高含水量和与天然软组织的结构相似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柔性电子领域。然而,水凝胶也存在着机械性能差、缺乏粘附
灾害地貌是指危害人们生活与生产的地貌作用及现象。崩岸是世界大河普遍存在的一种灾害地貌类型,威胁堤防安全,致河岸土地损失,长期可破坏河道稳定,造成难以补救的后果。河岸稳定性及其防护历来是河流地貌学、水利工程领域中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多波束水下探测技术的应用,水下陡坎、冲刷坑和沙波对河岸稳定性的影响也开始受到关注。因此,将崩岸、陡坎、冲刷坑、和沙波统称为水下灾害地貌。地形地貌发育到何种程度将演变为灾害
生物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在细胞能量代谢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具有自发荧光特性,多种基于NADH的代谢指标,如NADH平均荧光寿命、光学氧化还原比和NADH游离结合比等被建立起来,并在癌症检测和细胞代谢研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NADH的荧光动力学对于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些代谢指标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物意义。尽管NADH的纳秒荧光动力学已经被广泛研究,然而现代超快荧光光谱技术却
钛硅分子筛/H2O2反应体系因具有优异的催化烯烃环氧化反应性能,且符合“绿色化学”和“原子经济性”的理念而备受关注。针对具有高附加值的大宗或精细化学品在合成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基于钛硅分子筛/H2O2体系开发环境友好且高效的生产工艺,对于践行“绿色化学”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从钛硅分子筛孔道结构扩散、Ti活性中心催化能力和副反应抑制三个方面出发,在分子原子水平对钛硅分子筛中的Ti活性中心进行精
人类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各种现代化网络比如基础设施网络、线上/线下社交网络以及因特网等。在这些网络上存在着丰富的社会传播过程例如信息扩散和观点形成等,吸引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现已有大量的研究和丰硕的成果,例如研究表明在信息扩散等社会传播中广泛存在着社会加强效应,即人们更倾向于根据接触到的信息来源数量决定是否采纳并传播信息。该类传播被称为复杂传播,用以区别简单传播――例如流行病传播中,一个感染态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