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大跨度黄土隧道基底应力特征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nbf1s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黄土隧道开挖断面和跨度的不断增大,黄土的湿陷性对隧道变形和受力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因此对黄土隧道的基底应力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在西北大多数区域内,黄土的各种结构特征表达较好,为此西北地区是我国黄土最具权威性区域。一般进行的山岭隧道开挖支护中,能更好的发挥围岩的自身稳定性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支护结构所受的应力,围岩开挖后可以允许其有少量变形收敛,将部分的应力可以释放。但这种情况在黄土地区较为不宜,因为其强度较低,自身的承载能力较差,对此进行的黄土的基底应力特征研究有较为最要的意义。本文以“兰秦快速路”的付家窑1#隧道为依托,以扁平大跨度黄土隧道为背景,采用室内试验、现场应力测试以及数值模拟手段来分析黄土隧道的围岩特性以及施工过程中围岩的基底应力和变形特征。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通过对现场取样进行系统的室内试验,分析了黄土隧道围岩湿陷系数与压力的关系、增湿过程压缩变形性状以及湿陷性黄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等特征,伴随着湿度与压力的变化,黄土湿陷变形的整个过程曲线由三段与两个转折点组成。在第一个转折点之前,代表结构强度发挥的阶段是压密阶段,结构所破坏的湿陷阶段在两个转折点之间,第二转折点之后则是新的结构形成的固结阶段,三阶段的发展变化因素主要是作用压力和增湿条件。这些实验为分析黄土隧道的围岩变形及受力奠定了基础。(2)通过扁平大跨度黄土隧道基底接触压力、基底土中应力的现场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隧道仰拱与边墙结合部位的围岩压力与基底土中应力最大,基底接触压力最大达到197kPa,而基底土中应力最大达到79.21kPa,说明扁平大跨度隧道基底的受力关键部位位于边墙与仰拱的结合处。(3)隧道基底含水率的测试结果显示该隧道基底最大含水率为6%,表明测试断面基底黄土围岩含水率较低,有利于隧道基础的稳定,但是由于隧道施工过程的进行,支护结构周边围岩的含水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对隧道基底含水率进行长期的监测。(4)通过围岩物理力学参数室内试验获取了围岩的相关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之上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的整个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能够有效的分析围岩变形及受力特征。计算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最大拱顶沉降为19.4cm,最大水平位移为8.5cm;最终围岩最大竖向压应力为0.957MPa,最大横向压应力为0.556MPa,竖向无拉应力,最大横向拉应力为0.018MPa。(5)围岩应力随施工过程变化的研究表明,在CRD法施工过程中,由于各支撑结构将隧道开挖断面分隔成多个小的断面,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围岩受到的竖向和横向力随施工阶段进行变化较小。结合现场测试断面传感器埋设时的实际情况,测试断面两端实际为加固后的复合地基,其整体刚度相对测试断面处原始地基的刚度大,最终会导致隧道基底接触压力,基底围岩中的实际应力相对偏低,其最终影响程度有待进一步分析,总结其影响程度。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经筋毫针刺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筋针刺组与普通针刺组各30例。经筋针刺组取膝关节周围
委托调解的正当性和制度功能已为司法政策和国家治理政策所肯定。委托调解的实效发挥有赖于其制度要素的合理改进与持续完善。法院的管辖范围和可适用的审理程序决定着其是否
目的: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7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治疗组38例(行预见性护理
<正>为深入了解俄罗斯最新移民政策及其对中俄区域经济合作产生的影响,2006年12月5 ̄9日,中共绥芬河市委重大课题组——城市经济课题组成员李金波、张成立一行两人赴俄滨海边疆
协助调解是我国法院当下正在大力推进的一种多元化纠纷解决的机制,实行协助调解是我国法院在新时期对依靠群众解决民事纠纷的调解传统的回归。协助调解在性质上仍然是法院调
从经济金融变迁的角度出发,货币形态、贷币制度的发展是一种公共选择的结果,因为其大大地降低了人们交易费用,吻合了市场发展的内在规律,同时也决定其自身的运行规则,一定受
结合电抗器本体实测参数和现场试验系统典型参数,对过电压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4套真空断路器开断特性模型参数的基础上,基于RTDS分别开展了300次投切仿真试验。根据过电
采用不同浓度NaCI溶液处理甜叶菊种子,研究了NaCl对甜叶菊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对甜叶菊种子萌发的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效应。浓度〈0.3%时表现为促进作用,浓
方便地获取高精度、高可靠的位置信息及连续轨迹数据是交通、旅游、自动驾驶等领域智能化发展的关键。由于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和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在原理、结构、误差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互补特性,使得INS/GPS组合导航系统在获取车辆位置信息方面表现出优越的性能。但随着城市道路的日益复杂,IN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