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塔里木河下游英苏至阿拉干区段胡杨、柽柳群落现地调查数据、GPS定点数据、地下水埋深监测数据和2010年ALOS卫星数据为数据源,以生态学、林学和统计学为理论依据,采用“3S”技术、数理统计方法,对胡杨、柽柳群落输水后生长响应及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自2000年输水以来,胡杨年轮生长量明显高于输水前并于2004年达峰值,2008年起,输水前后胡杨年轮生长量差异不显著;输水后胡杨一级枝材积生长量明显高于输水前,2008年达峰值,输水后各年、不同离河距离,材积生长量与输水前的均有显著差异;输水后,河畔地下水埋深迅速抬升,2002年达峰值,随后逐年缓慢下降,胡杨材积生长量与地下水埋深变化相对应,呈“增-减-略增”型,地下水埋深变化是决定胡杨材积生长量大小的关键因素。输水后柽柳新萌直立枝地径随年龄增加而增大,输水前柽柳萌生直立枝的地径随年龄增加未呈现规律性变化。根据柽柳标准枝和灌丛因子实测数据,建立并筛选出幂函数模型w=2.007(d2h)。837为柽柳直立枝重量最优估测模型,估测精度达89.92%。以柽柳冠幅面积为自变量建立的灌丛生物量估测模型最优,精度为80.54%。根据胡杨一级枝生物量实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构建胡杨一级枝和树冠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以胡杨一级枝基径D和枝长L派生因子D2L为自变量的模型S=125.546(D2L)0.654估测一级枝生物量最优,以冠幅面积为自变量的模型估测树冠生物量最优,在离河300m内,两模型平均估测精度为93.75%、87.01%;在离河600-1500m进行估测时需根据修正因子进行修正,修正后平均估测精度分别为86.04%、84.32%。依据ALOS数据构建的各植被指数与胡杨、柽柳生物量均显著正相关,与ALOS数据绿、红、近红外波段负相关。以MSAVI为特征因子构建的逆函数模型:Y=-87.246-166.977/MSAVI估测胡杨群落生物量最优,以RVI和SAVI为变量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2856.59+3562.16*RVI-2239.89*SAVI估测柽柳群落生物量最优。研究区总而积3021.20km2,其中胡杨群落面积40.64km2,柽柳群落面积394.63km2。以样地实测生物量为依据,以ALOS数据为信息源,采用监督分类方法,对研究区胡杨、柽柳生物量进行估测,结果表明:研究区生物量0-30t/hm2间的胡杨林面积0.62km2,生物量30-60t/hm2间的胡杨面积29.88km2,生物量60-90t/hm2间的胡杨面积8.80km2,生物量90-120t/hm2间的胡杨面积1.34km2,生物量等级较高的胡杨林多分布于近河道两侧。研究区柽柳生物量在0-3t/hm2间的面积为210km2,生物量在3-6t/hm2间的柽柳面积133.41km2,生物量在6-9t/hm2间的柽柳面积33.88km2,生物量9-12t/hm2间的柽柳面积17.34km2,生物量等级较高的柽柳群落多分布于近河道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