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碰撞安全性的车身多学科设计优化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yr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汽车产品的广泛应用和交通事故的频发,人们对其碰撞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汽车作为各项性能条件的矛盾综合体,对于提高汽车碰撞安全性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如何很好的协调汽车碰撞安全性与其轻量化性能、NVH(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性能之间的制约机制,是当前较为难以解决的问题,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的引入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合理的途径。本文首先利用有限元建模方法,建立某SUV车型的整车有限元模型,并对其模型进行合理性验证,根据企业相关标准及国家碰撞法规的要求,对其整车及部分构件的强度、刚度、模态特性、碰撞安全性等各项评价指标进行CAE计算,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对其可提升的性能进行优化设计,并综合考虑各项性能之间的相互制约作用,在保证碰撞安全性的前提下,协调控制车辆的其它各项性能并进行多学科优化。本文对以下车身构件进行了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案的研究:(1)以对背门质量及一阶固有频率的灵敏度较高的几个构件的材料厚度为设计变量,采用最优拉丁方试验设计方法获得样本数据,并用响应面法构建了背门质量及一阶固有频率的近似模型,利用序列二次规划法对该两个近似模型进行多学科并行优化,在保证背门质量不增加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了背门的一阶固有频率。(2)以TRIZ冲突解决矩阵理论为基础,对前车门防撞梁进行工艺改进及轻量化性能提升,将原防撞梁的三个构件简化为一个整体,将防撞梁由管型改进为M形截面形式。以M形截面车门防撞梁的材料参数作为设计变量,以提高车门防撞梁的轻量化性能及其在侧面碰撞中的吸能性为优化目标,建立车门防撞梁轻量化性能及吸能性的多学科近似模型,通过遗传算法最终得到最优的车门防撞梁材料方案,在其质量不增加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了车门防撞梁的碰撞吸能性,并对车门防撞梁的布置位置进行了优化,以再次提高其碰撞吸能值。(3)以发动机罩的一阶固有频率、质量、及其在车辆正面碰撞中的吸能值为依据,选择对该三个性能影响较大构件的材料厚度为设计变量,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样本数据设计,使用响应面法建立发动机罩碰撞吸能性、一阶固有频率及质量的多学科近似模型,以提高发动机罩的碰撞吸能性为优化目标,以保证NVH性能及轻量化性能为约束,通过遗传算法最终得到最优的材料方案,显著提高了发动机罩的碰撞吸能性。通过以上三个改进方案,使车辆在碰撞安全性、NVH性能、轻量化性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协调了各性能之间的约束冲突机制,验证了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在汽车车身改进中的可行性,并为车身构件改进的实践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与语文等学科相比较,更多的是数字计算,逻辑推理,相对而言,更枯燥,更无味一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结合性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2017年12月-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128例围绝经期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 探讨无比山药丸合八正散加减治疗(肾虚湿热型)围绝经期慢性尿路感染的效果以及血清黄嘌呤氧化还原酶(XOD)、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固原市
招商引资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该文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深入分析现阶段河间面临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千载难逢的机遇,明晰自身优势,探究了进一步
培育品德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从以情感人、引发共鸣;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作用;发挥榜样的力量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四个方面帮助学生培育高尚的品德。
涡旋压缩机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流体机械,具有节能、高效、可靠的特点。目前已在制冷、空调、各种气体压缩、发动机增压以及增压泵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圆渐开线的等截面涡旋压缩机,压缩比通常较小,如果增大压缩比则需要增加渐开线的圈数,圈数增加会引起型线加工困难、气体在腔体内停留时间过长而导致涡旋盘整体温度过高、整机尺寸过大等诸多问题。而采用新型等距组合型线的变
乙醇脱氢酶是-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可有效的催化伯醇与醛之间的可逆反应,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疗等行业。然而游离酶的稳定性差,易失活,不能重复使用等,通过固定化技术来
学位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就出现了明显的城市信仰——表现为对城市化的坚定追求和崇拜,我国城市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获得了空前发展,而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却一直较为缓慢,有些
2019年10月10日,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更加积极主动推动“一圈两群”发展.黔江区如何在渝东南城镇城市群中发挥带动引领作用,县域内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