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历来是党和国家经济工作及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本论题选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为研究视域,以高校这—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前沿阵地为研究对象,以“理论—历史—现实”的逻辑顺序为基本研究框架,基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内涵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的理性分析,着眼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探究多方原因的基础上,对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原则与战略举措提出见解。全文包括导论、正文及结语三大部分。研究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问题,首先应该明晰研究这一论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进而在梳理当前学术界研究现状的过程中吸取前辈们的精华,发现并指出尚存在的一些问题,还应当指出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及创新之处与不足等等。从概念界定与意义建构两大方面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这一论题进行深层次解读,是论文正文写作的逻辑起点与学理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是一种孤立的、静止的历史现象,而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动态过程。鉴于此,本文将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历史进程分为初步探索、曲折发展、繁荣发展三个阶段。研究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问题,既要把它放在当前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加以审视,又要将其置于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进行考察。唯有如此,才能在清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脉络中总结出丰富的历史经验,也才能在对比与分析中找出当前的理论教育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深刻渊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的开展受限于客观的具体的条件。全球化、信息化、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给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带来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重重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且大有可为。任何事物都具有正反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不例外。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较低的实效性已经成为当前制约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健康发展的短板。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教育主客体、内容、方法、评价方式等各种因素相互交织,造成了这样不尽人意的局面。在对此状况进行科学审视的前提下,遵循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主体与客体双向互动、灌输与启发相一致等基本原则,对上述各制约性因素进行改进与完善,提出了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一些举措。结论认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改革创新意识推动理论教育理念、内容、方法、制度、环境等环节的创新,方能提高实效性,开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全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