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通过观察各组大鼠饮水量、摄食量、体重、肾周围的脂肪湿重;血清瘦素( Leptin,LEP)水平变化趋势,初步探讨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大鼠减肥的机理。
方法:本研究将健康 SD(Sprague-Dawley)大鼠 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两组,一组 12只,喂以普通饲料;一组28只,喂以高脂饲料。喂养 8周以后造模组大鼠平均体重超过普通饲养组大鼠平均体重的 20%为造模成功。然后,把造模成功的 2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埋线组,每组 10只,此两组治疗期间均以高脂饲料喂养。加上普食组符合要求的 10只,实验共分为三组。实验期间,普食组和模型组不做任何治疗。埋线组大鼠在实验开始时,在天枢穴、中脘穴、脾俞穴处进行埋线。30天后,判定疗效。实验结束后以腹主动脉采血的方法进行采血,每只大鼠取血 4~5ml,放入己准备好的 0.1%肝素的抗凝管中,静置 2~3小时,离心后留取血清,置-70℃超低温冰箱中保存待测。监测每组大鼠 LEP水平。造模和治疗期间观察每组大鼠的整体情况,监测每日摄食量、饮水量及每周体重的变化。并与取材后观察肾周围脂肪的湿重、脂肪细胞数目和脂肪细胞的直径的变化。
结果:
1.造模后,高脂组大鼠的饮水、体重和摄食量均明显高于普食组( P<0.05 );治疗后,埋线组大鼠的饮水量、摄食量和体重比模型组明显下绛( P<0.05)。2.埋线组血清瘦素水平比模型组明显下降( P<0.05);而埋线组与普食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P>0.05)。
3.埋线组肾周脂肪湿重与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 P<0.05 );埋线组与普食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P>0.05)。
4.穴位埋线组与模型组相比,埋线组的脂肪细胞平均直径明显下降( P﹤0.05 ),相同的视野,脂肪细胞数目比模型组增多( P<0.05)。与普食组相比无差异( P>0.05)。
结论:采用高脂肪饮食的方法,可以简单、快速、有效地建立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成功率 71.4%。埋线疗法可以降低肥胖大鼠已增加的脂肪堆积量,减少肥胖大鼠血清瘦素的表达,其通过调节动物的摄食行为和脂肪代谢,从而刺激下丘脑中枢机制来达到减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