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艾灸治疗抑郁症伴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部及门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简单随机化的方法,运用PEMS3.1软件包产生随机数字,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接受普通针刺和艾灸治疗,方法:(1)取百会、印堂、合谷(双)、太冲(双)、中脘、天枢(双),按常规方法针刺;(2)取中脘、天枢(双)行灸法,每穴艾灸5壮。对照组仅接受普通针刺,其取穴及操作方法同治疗组方法(1)。疗程:每周2次,治疗8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或治疗总次数达20次以上)。在治疗前后行HAMD、SDS及SCL-90抑郁因子、SCL-90躯体化因子积分比较,采用t检验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的差异。根据疗效指数和减分率法评定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疗效,运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总体疗效及愈显率,综合评定患者的疗效。结果1.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本研究共纳入6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39例。研究过程中两组各有1例因个人原因,未完成观察,资料不全,作为剔除数据,未列入统计结果。最终列入统计的患者58例。经X~2检验,两组患者性别比较,X~2=0.08,P=0.78>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型比较,X~2=0.29,P=0.86>0.05。经t检验,两组患者年龄比较,P=0.90>0.05;两组患者病程比较,P=0.82>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SDS、SCL-90抑郁因子及躯体化因子积分比较,P>0.05。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经年龄、性别、病程、中医证型、HAMD、SDS、SCL-90抑郁因子及躯体化因子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组间具有可比性。2.疗效比较: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治愈11例,显效13例,好转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11例,好转1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两组的总体疗效经Ridit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愈显率(治愈率+显效率)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13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10%,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8例,好转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5.86%。两组的总体疗效经Ridit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愈显率(治愈率+显效率)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量表评价:HAMD量表积分比较:两组在治疗结束后和治疗后1月随访时,HAMD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1),说明两组均对抑郁症伴胃肠功能紊乱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治疗结束1月后随访,两组患者HAMD量表积分均较治疗结束时有小幅升高,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提示治疗结束1月后随访时,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SDS量表积分比较:两组在治疗结束后和治疗后1月随访时,SDS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说明两组均对抑郁症伴胃肠功能紊乱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治疗结束1月后随访,两组患者SDS量表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CL-90量表躯体因子积分比较:两组在治疗结束后和治疗后1月随访时,SCL-90量表躯体因子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说明两组均对抑郁症伴胃肠功能紊乱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治疗结束1月后随访,两组患者SCL-90量表躯体因子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CL-90量表抑郁因子积分比较:两组在治疗结束后和治疗后1月随访时,SCL-90量表抑郁因子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说明两组均对抑郁症伴胃肠功能紊乱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治疗结束1月后随访,两组患者SCL-90量表抑郁因子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结合艾灸疗法对抑郁症伴胃肠功能紊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结束后和治疗后1月随访时,HAMD、SDS、SCL-90抑郁因子及躯体因子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说明两组均对抑郁症伴胃肠功能紊乱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在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1月随访时,组间经HAMD、SDS、SCL-90抑郁因子及躯体因子量表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针刺结合艾灸组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