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西方经典经济学中,作为经济人,最大化收益最小化成本是其主要目标函数。到了Kahneman和Tversky(1979)前景理论的发表,提出四点创新:1)参考依赖,2)损失厌恶,3)敏感递减,4)概率权重。其主要思想在于收益与损失的效用收益与损失的不对称性。除此以外,在经济交互行为中,不断观察到个体所展现出来的偏离原有经济人假设的行为,即经济交互行为中的个体除了在意自效用之外还在意与自己发生经济关系的对方的效用,以及双方的效用差距或者与预期的效用差距。行为经济学家将此类行为与偏好纳入了对效用函数的修改与重建。在经典的委托代理分析框架中,委托代理理论遵循的是以“经济人”假设为核心的新古典经济学研究范式,并以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及信息不对称关系这两个基本假设为前提。委托人在最优化其期望效用函数时,需面对来自代理人的两个约束: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在纳入了参考依赖与损失厌恶之后,Koszegi和Rabin(2006,2007,2009)拓展了关于激励相容约束的定义,认为决策者的参考点会受到其行为选择之后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假定个体的参考点在实际结果实现之前会随着他的行为选择而不断调整。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信念会适应其行为选择,所以他在做决策的时候会考虑到这一点,即选择适应性个人均衡。那么委托代理框架在选择适应性个人均衡约束下的代理人及委托人行为变化,就更符合行为经济学所研究的实际情况。本文的核心内容如下:1、在委托代理的框架下,通过一个对损失规避代理人的激励合同的设计说明,如果存在随机结果的不确定性,代理人可能因为未达预期收益而承受到效用损失,当这种损失大于工资对其产生的收入效用时,那么整体上代理人的效用降低。因此,委托人以一定概率对代理人在较低工作表现时给出和较高工作表现时一样的工资水平,更有助于激励代理人付出更高努力程度从而实现更高工作表现。2、通过一个纳入信任指数的委托代理模型说明,雇主信任程度越高,则雇员付出努力程度越高,并且雇员总剩余分享比例也越高。3、通过信任实验和多阶段信任实验揭示了信任的差异与歧视以及群体内偏好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在中国由于地区差异导致的信任歧视背后具有统计性,实验参与者做出的投资水平决策是基于对实验对手值得信任水平的正确预期。本文的主要贡献体现在:1、激励合同设计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对激励合同不同结果的实现加入了多重随机条件,以考察在代理人实现较低工作表现的情况下,委托人是否会在当初设计合同时即加入一定的补偿条件,以最大程度上降低代理人因为参考依赖、损失厌恶所导致的效用损失超过其真实收入效用。2、信任的定性与定量研究:以往对于信任的研究一般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或者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基本多以问卷的方法来收集关于信任的各种的指标进行研究。本文沿用Fehr(2009)从行为经济学角度对信任给出的定义,对于信任给出了定性以及定量的研究。3实验对象的拓展:国内的实验经济学研究方法就目前来说,仅限于大学生实验对象,本文首次将普通务工人员请进实验室,研究群体内外的信任差异与歧视问题,其表现确实与学生样本略有差异,尤其体现在多轮重复实验的合作程度。从实验室实验过度到现场实验是实验经济学的必然趋势,对于实验参与人群的样本扩充也是本文的创新之一和初步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