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定性、定量分析比较MRI影像上腰椎终板Modic改变在有下腰痛和无下腰痛人群中的差别,探讨下腰痛与Modic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了2013.03.01~2013.11.15来我院体检且腰椎MRI显示具有Modic改变的患者47例,以及同期因下腰痛来我院骨科门诊且腰椎MRI显示具有Modic改变的患者37例。所有患者均小于65岁,并排除具有先前脊柱手术史、精神病史、椎体前移、椎管狭窄、退行性脊柱侧凸、椎间盘突出、脊柱骨折、感染、肿瘤及因其他器质性疾病而引起下腰痛的患者,排除MRI上具有多节段Modic改变、高信号区、许莫氏结节等表现的患者。采用功能障碍指数和痛觉模拟评分评估患者下腰痛的程度,统计了Modic改变的发生节段、类型、终板位置、椎间盘退变等级,测量了Modic改变的宽度比、高度比、面积比和信号强度比,并对下腰痛患者的功能障碍指数及痛觉模拟评分与Modic改变测量数据之间做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在37例下腰痛患者中,Modic Ⅰ型的有12例,Ⅱ型的有25例,而47例无下腰痛的患者中,Modic Ⅰ型的有5例,Ⅱ型的有42例,Modic Ⅰ型在有下腰痛患者中出现的概率明显较无下腰痛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Modic改变的宽度比、高度比、面积比和信号强度比在有下腰痛和无下腰痛的患者中无显著性差异;在有下腰痛的人群中,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与Modic改变的宽度比和面积比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r=0.403,P=0.006及r=0.346,P=0.020。患者的痛觉模拟评分与宽度比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ρ=0.429,P=0.036。结论:1.具有Modic改变的患者中,下腰痛患者的Modic I型改变发生率较无下腰痛患者高。2. Modic改变的宽度比、高度比、面积比和信号强度比在有下腰痛和无下腰痛患者中无显著性差异。3.在有下腰痛的人群中,患者功能障碍程度与Modic改变的宽度比和面积比呈正相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与Modic改变的宽度比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