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中国公民的意见表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社交网络的崛起使普通网民首次得以大规模地在一个公共空间内表达他们对公共事件的意见和态度。关于公共意见表达,新闻传播界研究的最主要的理论是沉默的螺旋理论。21世纪以来,随着媒介传播环境的变化,国内外学者围绕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网络环境下是否使用提出了质疑,并展开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得出网络环境下的“沉默论”“不沉论”和“沉默的双螺旋”等结论。近年,有国外学者将该理论置于Facebook,twitter社交网络环境下,究其适用性展开了理论与实证的探索。而国内学者对沉默的螺旋是否适用于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也产生疑问,但未展开相关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基于沉默的螺旋理论,对微博中用户的意见表达展开实证研究,以探索以下问题:1.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微博环境下发生的怎样的变化?(原变量是否成为微博用户意见表达的主要因素?)2.还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微博用户的意见表达策略?3.这些影响因素对不同意见表达策略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差异?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从用户角度出发,首先,本研究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公共意见表达和的概念及微博意见表达特征进行了概述。其次,通过深度访谈提取了可能影响微博用户意见表达策略的因子,并提出相关假设。在案例的选择上,本文按照诺依曼在沉默的螺旋理论中对议题的要求,在对微博热门话题进行筛选后,最终选择以“玉林狗肉节”为例,并借鉴前人设计的相关意见表达的影响因素量表,将问卷修改完善后将其投放在专业问卷调查网络平台进行数据收集。再次,在对样本数据进行回收整理后,本研究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样本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与数据分析。结果发现,沉默的螺旋中孤立的恐惧感对意见表达的影响明显减弱,意见的一致性仍然成为用户意见表达的因素,但并没有成为最重要因素。议题属性层面的议题的微博显要性、议题兴趣、议题知识和关注,微博特性层面的微博效能感对用户的意见表达存在正向影响,而微博表达风险、微博缺陷认知与个人心理层面的自我审查意愿对意见公开表达的影响极弱或不存在影响,对意见沉默策略正向影响较弱。最后,本研究在假设验证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分析了这些因素对不同意见表达策略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的差异,对微博环境下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变化与发展做出了解释,并结合玉林狗肉节案例,就沉默的螺旋影响下微博用户的意见表达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方面希望为当下媒介环境中传统传播效果理论的发展与修正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希望为微博用户更好实现意见表达提供选择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