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思想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上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以收到最大学习效果的一种理论。学习思想是教师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基础,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行因材施教,做到师生互动,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中国古代的学习思想资源十分丰富。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系统论述学习思想的人。他提出的“温故而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为后人所继承和发展。稍晚的孟子强调学习贵在自得,更加重视心的作用。 南宋理学家朱熹远绍孔孟之道,近承五子之学,建立了庞大的学习思想体系。其学习思想博大精深,详实完备,深入挖掘其合理内核,对今天酌学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但遗憾的是对朱熹学习思想的研究一向不为学者所重视,或者是被一带而过,因此对它的研究有待深入和充分的挖掘。本论文的主要任务就是系统全面的论述朱熹的学习思想,探索其在现代的价值和意义。论文在写作的过程中主要采用范畴分析法、纵横交错,层层递进,围绕着“学”这一范畴进行深入分析,充分发掘其合理成分,探讨其在现代的价值和意义。 论文首先介绍朱熹学术思想的形成,认为早年不幸的经历对其一生的学术思想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朱熹年幼时,受其父朱松影响,喜好程氏之学。儿时的朱熹就对宇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显示了他独特的思维世界和视野。父死后,随母寄居父之友篱下,过着辗转流徙的生活。他学无常师,先启蒙于父,后受学于三君子;他无所不学,事事要学;曾出入佛老十余年,这使得他后来辟佛的同时又吸取佛教的一些思想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后师从李恫,在李侗的开导下才逐渐回到儒学的道路上来;他承续理学,揉合儒释道三家,建立了庞大的哲学体系,其学习思想也是这个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朱熹的哲学思想特别是他的人性论是他学习思想的依据和哲学基础,他回答了人为什么要学习的问题,并认为人通过学习能除去人性中恶的成分,使入返到本然之善性。他吸取并改造了张载的气本气化论,同时又吸纳发展了二程理本气化论,建立了以理气关系为基本框架的哲学体系。他的哲学体系以理为宇宙本体,以气为构成宇宙万物之质料,认为人出理气杂合而成。因此朱熹由他的理气论便逻辑的过渡到了他的人性论,他继承张载和二程的“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人性二元论,认为天命之性是纯粹至善的,它是本然之理在人身上的体现;而气质之性是理与气杂而成,有善有恶,但朱熹的人性论并未到此而完结,而是认为人能通过学习能克服气质之性中的恶的部分而恢复人本然之善性。因此论文便顺理成章的过渡到了他的学习思想。 朱熹认为通过学问之功能除去人性之中之恶,恢复人的本人然之善性,那么人就应当立志学习,把求圣求贤作为自己终身的价值追求和理想目标。朱熹在继承前人立志思想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在他看来立志是学习前的思想和精神准备,强调为学要先立志,立志就要立做圣人之志。在立的大志后就要意志坚定,勇往直前;立志不仅是学习过程中的前奏,而且还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 朱熹的学习目的一方面秉承孟子之学习目的,强调明辨人伦,同时又渗透现实的需要,即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他所要培养的不是那些为科举而科举的人才,而是具有双重的价值和功用。在他看来理想的人格在道德层面上应当是明辨人伦的谦谦君子,从价值层面看是能经纶事务、治国安邦的社会栋梁。这种学习目的体现了他忧国忧民之绪,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有对现实的思考。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学规》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为他的为学之序,阐述了他的学习过程。他将学习过程分为五个步骤,其中博学是属于“学”的工夫;审问、慎思、明辨是属于“思”的范畴;笃行是属于“行”的工夫,朱熹认为行是学的归宿和最终目的。在他看来,学、思、行相即不离。学是思的基础,思必须在学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而行是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过程,行必须在学与思的基础上才能展开;没有学与思的工夫,行也难以达到预想的目的。因此三者密切结合,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朱熹的工夫论是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是其学习思想中道德修养的过程和为学所要达到的精神境界。论文总结朱熹学习思想中的非智力因素,将他的工夫论集中概括为四点:第一,虚心切己,学习要虚怀若谷,心中坦荡,不能使已有的知识而妨碍新知识的接受;为学虚心落实到实践就是切己,根据书中圣贤之理检察、反省自己的行动;第二,着紧用力,就是要珍惜光阴,赶着时间,奋勇猛决,做事果断;第三,居敬,就是要使心随事走,用心专一,对待学习要诚惶诚恐,战战兢兢,把它当作一项神圣的事业来做。此外,朱熹对格物致知作了经典性的解释和诠释,他的解释成为对格物致知的纲领性解释,影响深远。 作为儒学发展后期儒家的杰出代表,朱熹学习思想对后人的影响是久远的、深刻的。在朱熹的后学中本文选择了两个有代表性的人物:陈淳和程端礼。认为陈淳的努力传播了朱熹的学习思想,巩固了朱熹在理学史上的地位;而程端礼彻底的继承了朱熹的读书学习法,他只是朱熹学习思想的“旧曲新唱”而已,所以说程端礼的学习思想也只是理学的后续。在陈淳和程端礼的思想里处处都能看到朱熹学习思想的影子。朱熹还重视小学教育和教本的编写,他的《四书集注》成为官方教科书,影响中国元明清三代,长达七百年之久。 本文写作目的就是为了深入挖掘朱熹学习思想的合理内核,探讨其现代价值和意义。因此在论文的最后详细的阐释了了朱熹学习思想对今天学习的影响和价值。朱熹强调道德学习的同时也重视道德践履,他认为道德学习的最终目的和归宿还是实践。道德的培养和形成不仅仅是习的过程,它更是一种实践品格。只有把道德实践落到实处,才能凸显出它的价值和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