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沈从文作品中的尼采思想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boy549321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现代作家群体中,各类西方外来思想对他们的创作影响深刻。作为这一群体中的一员,沈从文曾不止一次谈起他所接触过的西方思想对他的影响。其中,尼采思想哲学对他的创作影响较大,在其作品中他不仅对尼采思想进行了理性的阐释,还用解读生命观的方式作了自我诠释,以此来对他笔下的各种生命形式作出深度的探寻和发现,展示他对于人生和生命的独特理解。沈从文的创作受尼采哲学思想的影响,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若要详细阐述沈从文作品中的尼采思想,首先需深入探讨沈从文思想形成以及接触、接受尼采思想的背景,同时沈从文接受尼采思想的历程与表现也需一一理清。只有全面分析沈从文接受尼采思想的整体线索,才能对沈从文所吸收的尼采思想作一个粗浅的了解,对沈从文的创作有更深一层的理解。沈从文的作品中有着不少的“尼采元素"。在他的以都市人生为题材的创作中,对都市文明的批判、生命观等主张与尼采的思想主张之间存在诸多契合与相似之处。这一系列以都市题材为主,均表现现代人精神蜕化、道德堕落的作品。对于此类人物形象的描写,显示出他对于现代人精神蜕化的批判。这与尼采同样反感于现代人仅仅满足于动物式的生活,而无法体会到自己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的愤慨相同。尼采对现代物质文明的批判,在沈从文的小说中,则表现为对自我异化、人性扭曲的批判,在沈从文看来,人性扭曲的根源亦是对现代物质文明的过度追求导致了生命本能的压抑。通过对现代文明的批判,使得沈从文迫切的希望通过对人的精神文化的重塑,实现自己对民族更新的理想。沈从文开始对生命作形而上的终极探寻,他曾一度陷入焦虑和迷狂之中,苦苦思索生命存在的最佳形式。与这种思索相伴随,沈从文在作品中开始提倡一种“健康、雄强”的人生观,而这也构成了他生命哲学观的核心。一系列以“湘西世界”为背景的作品,是他理想的生命世界的构建。由于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影响,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和尼采思想得以产生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之间的差距巨大,沈从文对尼采思想还作了“本土化改造”。这样的改造几乎是当时的每一个作家的下意识行为。其中包括:对尼采“价值重估”说的改造;对尼采“强力意志”论的改造;对尼采“超人”说的改造;与战国策关于“英雄观"的论争。这在他的各类作品中均有明确的佐证。从作家当时的处境来看,在时代的主流诉求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沈从文对尼采思想的接受具有选择性,并自觉不自觉地对它进行了改造。因此,事实上沈从文所理解的尼采思想和尼采本意是有所出入的。在1951年《我的学习》一文中,沈从文明确提到自己曾受“尼采一流一些断片印象感想”,本文通过对沈从文作品与尼采思想内容的分析,企求能更好地解读作家在某一时期的特殊心理,挖掘出文学作品背后更多的深层意义。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适时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并明确这项改革在“十一五”期间完成。我国之前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所包含进项税不允许扣除,增值税抵扣链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版在当下的教学中存在一定滞后性,无法与高速发展变化的市场相结合,让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实用性,无法满足人们对实践操作的需求。必须在此方面进行有效突破,
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潮之下,供电企业传统的管理经营模式受到了冲击。客户就是上帝的理念逐渐被理解学习和应用。一切以电力营销为中心的思想使供电企业开始构建以市场需求引导
以5%香草醛-冰乙酸和高氯酸为显色剂,测定白千层枝和叶中三萜酸的总含量。熊果酸对照品在0.20~1.60 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A=0.1548C+0.0286,r=0.999 3。结果
依据重庆市1997-2004年的统计数据,利用索洛模型,对重庆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做出定量的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GDP持续高速增长;资金对重庆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占主导地位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保健模式及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8月后平嘉社区12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整体预防保健的63例患者
据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1亿7千万,占人口总数的13%,其中农村老年人口已占半数之多。在不可逆转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农村老年人口不断增长,一系列
芬兰著名建筑师埃利尔·沙里宁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的追求”。城市建设中,历时性的纵向关系与共时性的横向关系相辅相成,形成一定地域的
<正>2015年3月末,四川省政府组织召开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专题研究会议。钟勉副省长、刘捷副省长、薛康副秘书长、蔡竞副秘书长以及成都市、绵阳市、省人才办、省科技厅、
Java语言程序设计是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一门逻辑性较强、概念较多、结构相对复杂的课程,但高校开设的课时却相对较少。学生学习该课程时广泛存在缺乏兴趣